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三跋罗】 此翻护,即是无表思,第六识相应善思也。又名无表色,有止恶防非功能,故云护。故金刚钞,明戒体,...(术语)忍辱之行也。维摩经方便品曰:以忍调行摄诸恚怒。...指师徒之礼。盖师居北位度化弟子,弟子面北作礼,故称北度。智者大师别传(大五○·一九一下):“戒导以律仪,仍摄...位于四川成都东胜街。又称大慈寺。唐代肃宗(756~761 在位)敕建。安禄山之乱,唐玄宗驻跸成都,时有僧英干自救穷...【四十四智事】 p0450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卷十三页云:云何四十四智事?谓知老死智,知老死集智,知老死灭智,知趣老...【见依二事生】 p0641 瑜伽五十五卷九页云:见依二事生。一、增益事 二、损减事。增益事有四种。一、我有性增...涅槃之妙理,可吹送人至于菩提,犹如顺风之于行舟,故譬之以风。南本涅槃经卷九(大一二·六六二上):“是时忽遇大...(术语)修梵行之心也。修四梵行或禅定则生于无色界,是即梵行也。止观一曰:此发梵心,行色无色道。...亦名:行事钞资持记、资持记 资持记·释钞序:“然则理致渊奥,讨论者鲜得其门;事类森罗,驾说者或容遗谬。由是研...(经名)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略名。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也。为观音菩萨说普门圆通之德者,故名普门品。示现三...(术语)如来之功德与他不同。故名不共法。通论之则一切之功德悉名不共。故地持论中说百四十之不共法。今依一门说十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: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我在行医的路上,曾经遇到一位患者菩萨,他虽然是一位屠夫,但是平常待人诚实宽厚。杀猪是他的父母亲传下来的职业,...大迦叶尊者喜欢向贫穷的人乞食,而不向有钱人乞食。一天,尊者准备去乞食前,先入定观察应该给哪里的穷人种福田,观...
问: 请问法师,现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净土为最终的归宿,可是念佛者很多,而往生者却很少,这不是与万修万人去的净...
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,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、制造,但无法自身合成、制造必须有外界摄取的...
【以前曾经有佛弟子请问佛:要是遇到横祸,突然去世,那能不能往生? 佛比喻说:要是一棵树一直向著东方长,突然砍...原文 (莲池大师《弥陀疏钞》 先明总者: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,则一代时教,总其大意,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...
各位有缘,大家吉祥。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,净土宗的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。彻悟禅师已经是清朝嘉庆年间的人了...
有一段时间,佛住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。当时,世尊对比丘们开示:世间有三种良马为尊贵的国王所骑乘,是哪...
水喻真心有十义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宗镜录]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。自性清净。圆湛明彻。本来无染。犹水之澄清也。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。性虽清净。而为无明之所染污。觉成不觉。犹水本清净。得泥成浊也。(无明者。无所明了也。)三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。虽为无明所染。而清净本然之性。初不变异。犹水虽浊。而其净性则不失也。四泥澄净现谓众生真如之心。为无明所覆。其体昏昧。若能除去无明之惑。则本然清净之性自然澄现。犹水之浊。澄去其泥。则净体现矣。五遇冷成冰而有硬用谓众生真如之
上篇:性虚空十义 | 下篇:海印三昧有十义 |
指布于四方守护佛法之四大善神。即:北方之散脂大将、东方之乐欲大将、南方之檀帝大将、西方之善现大将。四将各有五...
三跋罗
忍行
北度
圣慈寺
四十四智事
见依二事生
涅槃风
梵心
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资持记
普门品
不共法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暮时课诵--单日
【大藏经】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无量寿经

最珍贵最稀有的微笑
贫穷老母布施臭米汁

【推荐】现在是念佛者多,往生者少吗

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

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往生吗
大安法师: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

清代高僧彻悟大师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