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净所行真实】 p1003 辩中边论中卷五页云:净所行真实、亦略有二种。一、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。二、所知障净智所行...(堂塔)Saptaparnagūha,王舍城五精舍之一。法华文句一曰:萨多般那求诃,此云七叶穴。翻梵语九曰:萨多般那求呵...【心心所法于三事定】 p0357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七卷一页云:云何心心所法,于所缘定?为于处定?为于青等定?为于...(名数)又名二十八生。谓欲惑九品润二十八生也。...(术语)亦名十地。入理般若名为住。住生功德名为地。谓既得信后进而住于佛地之位也。一、发心住,以真方便发起十住...(杂语)四坐法之一。密教行者,修敬爱法,或降伏法时所结之坐法也。略出念诵经一曰:若欲降伏,应面向西,结贤坐而...出家者、退隐者远离村落所居之房舍。系以草木覆盖而成之简陋小屋。庵,古作庵。又称草庵、蓬庵、庵室、茅庵、禅庵、...(术语)谓比丘以星宿日月风雨等术数之学求衣食也。四邪命食之一。见智度论三,三藏法数十九。...位于古代印度摩竭提国菩提道场之侧。又称普光法堂。佛陀曾于此殿宣说八十华严经九会中之第二会、第七会、第八会等。...【三种菩提】 p0178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:菩提者:谓三种菩提。如经广说。一、声闻菩提。谓声闻乘转依所得寂灭,及趣...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论犯五缘:一、是虫水,二、知,三、不作漉法,四、饮用,五、随咽。结。”(戒疏记卷一五·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(一)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,时病危顿,弟子问曰:成应真未?答曰:未得;不还未也。问曰:和上道高名远,何以不至乎?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世尊成道后未久,弥醯尊者作为侍者,悉心照料着佛陀的饮食起居。 有一天一大早,弥醯就外出乞食。乞食完毕,尊者在...
从究竟意义来说,四无量心是我们每个人提升精神层面的四个科目,要达到究竟圆满,可能要到成就佛果的地位才能够究竟...
问:为什么我们要恭敬、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?含(受了戒,并不持戒的出家人, 或自称出家人)。 答:在《大悲经》...
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。我再讲一次,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,不可能! 所以宗喀巴大师说:佛非水洗众生罪,亦非...
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 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。深信切愿,持佛名号。 印光大师一生对弟子教化的言...
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如大冶洪炉;吾人多生罪业,如空中片雪。业力凡夫,由念佛故,业便消灭;如片雪近于洪炉,即便了...
格局越大,越不纠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,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,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,所有的...
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,善导大师曾经说过,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,无非说了解、行这两门。到中国的禅、教、律、密、净...
海印三昧有十义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宗镜录] 海印是喻。梵语三昧。华言正定。从喻立称。故名海印三昧。谓大海澄渟。湛然不动。万象皆现。如印印物。如来智海。清净湛然。一切众生心念根欲。悉在如来三昧智中。犹海现像也。一无心能现谓如来三昧。法性平等。离诸名相。不加功用。而以显现一切诸相。是名无心能现。二现无所现谓如来三昧。随众生心。现种种相。如光如影。了不可得。是名现无所现。三能现所现非一谓如来三昧能。现之智与所现之境。一念圆融。十方普应。是名能现所现非一。四能现所现非异谓如来三
上篇:水喻真心有十义 | 下篇:十法界 |
(术语)谓与无明相应之法,由无明而起之法。即三界所有之事法是也。染者染污之义,染污真性使不清净,故名。...
净所行真实
萨多般那求诃
心心所法于三事定
二十八有
十住
贤坐
庵
仰口食
普光明殿
三种菩提
饮虫水戒犯缘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【大藏经】杂譬喻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

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

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学

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

修行是自己的事,没有一个人可以把「道」送给你

【推荐】印祖一生教化的三十二字箴言

凡夫能去极乐全靠这句万德洪名

格局越大越不纠缠,智慧越高越不贪婪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