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已上七科,即是生灭道谛。四谛中前二为世间因果,谓苦果集因。后二为出世因果,谓灭果道因。何故不顺因果,而列果因...(菩萨)执金刚也。大日经一曰:能满一切愿,持金刚者。...【异生法法】 p1116 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:异生法法云何?谓地狱傍生鬼界有情、北俱卢洲人、无想有情天、诸蕴界处...(名数)一、俱生思惑,与形俱生者,即于托胎于父母,爱恶之心生也。二、依见思惑,伴见惑而生之惑,即如因见外道而...与五趣、六趣同义。有情往来之所,由于开合不同,有五处、六处之别,称为五道、六道。五道指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...(杂语)Puruṣam,补卢沙(即言丈夫之语)之第二啭,即业声也,...(一)因寺院多建在山中,故一寺又称一山。但实际一山所指之范围较一寺为广。 (二)宋代临济宗僧。(参阅“一山一宁”...【生起因】 p0474 瑜伽五卷十页云:依有润种子因依处,施设生起因。所以者何?由欲色无色界系法,从各自种子生。爱...梵名 Rasa-vajra。又作金刚味菩萨。相当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之铃菩萨,居于外院之北门。据不空三藏之“十七尊...亦名:为临终病人唱读善行恒令正念 子题:生前所修一切功德并须记录、舍报趣生唯在临终心念善恶、临终善念心猛利故...【解脱胜处遍处差别】 p1236 显扬四卷五页云:应知胜处及与遍处、是诸解脱能清净道。由诸胜处,胜所缘故;由诸遍处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大菩萨众,及大诸天、帝释天王、大梵...(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)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往生就是靠信愿感通弥陀愿力往生,这是净土宗往生的一个基本原理。印光大师谈念佛人于世间法要敦伦尽分、闲邪存诚、...我国大乘佛教的传统,特别重视不杀生与素食,因此吃素就成为佛教徒的标志。 不杀生是佛教的根本五戒之一。根本五戒...
2017年,是我先生家族最不幸的一年。特别是他弟弟的突然离世,对他的打击很大,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萎靡不振,情绪低落...问: 汉、吴两译原译本下辈往生只要曾发心念佛一昼夜,以后就算再不相信念佛法门,也不再念,其人临命终时佛亦现前...
问: 弟子深信净土,誓死不退,现在也很少运动了,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执着自己的色身,应该早点往生极乐世界。这样的...仪山禅师有一天洗澡,水太热了,就呼唤一位年轻的弟子提一桶冷水冲凉。 奉命提水来的弟子,将洗澡水中和了,顺手把...
【原文】 僧有毁击天神,自谓崇正辟邪,此讹也。如来说法,必有八部鬼神。《华严》列主山,主水,主地,主树,主昼...
明朝邝子元,得了心脏病,神经衰弱之症,精神时常恍惚欲倒。虽然经过很多名医的诊治,但并没有显著的效果,后来遇见...
佛十宿缘
【三藏法数】
[出佛说兴起行经]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。与大比丘众俱。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。佛答。皆从往劫造众恶因。无数行岁。受无量苦报。余残未尽。于成道后。复偿宿对。复告舍利弗。汝观如来众恶皆尽。万善普备。犹不免此宿缘者。盖欲示人凡造恶业。果报难逃。故说是宿缘也。(梵语摩竭提。华言善胜。阿耨。梵语具云阿耨达。华言无热恼。池名也。梵语舍利弗。华言身子。劫。梵语具云劫波。华言分别时节。)一孙陀利谤佛缘佛言。往昔波罗柰城有博戏人。名净眼。时有淫
上篇:如来十恩 | 下篇:十种见佛 |
【解脱胜处遍处修习次第及所引功德】 p1236 瑜伽十二卷八页云:复次修观行者、先于所缘,思惟胜解;次能制伏。既于...
结说
持金刚慧者
异生法法
三种思惑
五道六道
补卢衫
一山
生起因
味金刚
病人临终为唱读善行令正念
解脱胜处遍处差别
【大藏经】佛说百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净业三福做不好,往生就有困难
戒杀与吃素

运用佛法的慈悲智慧来处理婆媳关系
一昼夜念佛是什么标准

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
活着的水

毁击神像与塑造神像的两种过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