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名数)三心具足之回向心也。观无量寿经曰:愿生彼国者,发三种心,即便往生。何等为三?一者至诚心,二者深心,三...凡十卷。唐代般若译。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册。略称六波罗蜜经、六度经。内容讲述护持国界及菩萨所修六波罗蜜之法。计分...(杂语)Puruṣe,补卢沙Puruṣa(即言丈夫之语)之第七啭声,即于声也(又曰依声)。玄应音义二十二曰:补卢铩。所...梵名 Buddhacarita,西藏名 Savs-rgyas-kyi spyod-pa shes-bya-bahi san-vag chen-po。凡五卷,二十八品。印度马鸣...【见微细罪生大怖畏】 p0645 杂集论八卷八页云:云何见微细罪生大怖畏?勇猛恭敬所学尸罗故。于遮罪中,勇猛恭...(书名)萨婆多部之根本论七部中谓发智论为身论,集异门论等之六论为足论。俱舍光记一曰:前之六论义门稍少,发智一...(物名)梵名钵塞莫。是念三宝名时记其数之具也。牟黎曼陀咒经曰:钵塞莫,云数珠。木槵子经曰:佛告王(毗琉璃王)...谓六根与六尘相合。即眼与色合,耳与声合,鼻与香合,舌与味合,身与触合,意与法合。[传心法要卷上] p1269...【四种变化】 p0436 显扬八卷三页云:方便者:略而言之,四种变化,名为方便。一、未成熟者、令成熟故;现诸菩萨所...(杂语)十二因缘经曰:八种塔并有露槃:佛塔八重,菩萨七重,辟支佛六重,四界五重,三果四重,二果三重,初果二重...全一卷。南宋道谦编。全称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。略称大慧宗门武库、大慧武库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,附于大慧普觉...金光明最胜王经...大悲咒修持仪轨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
我独自在外打拼,经历不少坎坷,心高气傲的我,看到周围许多人有房有车,事业有成,于是便走马灯似地变换工作,寻找...
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 诸位有缘,大家吉祥。 今天呢,时逢六月十九的吉祥日。在这里普陀...
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,这是佛法的常识。它阐释三世二重因果的观念,对我们人的生命描述非常的精妙,一环扣一环...
巧愿防非,离过成德,名为清净。 巧愿,是善巧的愿。这个很重要,对于十信位的菩萨来说,他们怎么去修行呢? 就是通...新来的小沙弥,对什么都好奇。秋天,禅院里红叶飞舞,小沙弥跑去问师父:红叶这么美,为什么会掉呢? 师父一笑:因...
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、辨真伪,而不张扬、不虚妄,便是一种智慧。有人把这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,一种是聪明人,另一...
万般带不去,唯有业随身。这就讲到因果了,今天我正好顺便讲讲,因为明天就一个晚上了。我们学佛的人,念经不是念给...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。看见僧人们全在看佛经,只有休静禅师无所事事。 皇帝问:禅师为什么不看经呢?...
十种见佛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华严经疏] 谓菩萨修殊胜行。离诸障碍。称佛所行。得见十佛。了了分明。如是见者。乃名真见。故云十种见佛也。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谓如来乘如宝道示成正觉。安住世间。而不着涅槃。不着生死。菩萨称佛无著而见。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。(梵语涅槃。华言灭度。)二愿佛出生见谓如来乘愿出生。无处不现。菩萨称佛出生而见。是名愿佛出生见。三业报佛深信见谓如来修万行善业之因。感相好庄严之报。盖此净业果报。皆由因中深信而起。菩萨称佛深信而见。是名业报佛深信
上篇:佛十宿缘 | 下篇:融三世间十身 |
若以戒定慧三学,摄三十七品,则: 一、戒摄三 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。 二、定摄十 四如意足、定根、定力、除...
三种回向
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
补卢铩
佛所行赞
见微细罪生大怖畏
身论
数珠
六和合
四种变化
露槃重数
宗门武库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光明最胜王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悲咒修持仪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
佛门素宴悟心境

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说「道」

十二因缘法

善用其心,清净行为
放下、放空、放平、放心

有人只是小聪明,有人则拥有大智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