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书名)萨婆多部之根本论七部中谓发智论为身论,集异门论等之六论为足论。俱舍光记一曰:“前之六论义门稍少,发智一论法门最广。故后代论师说六为足,发智为身。此上七论是说一切有部根本论也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云何苦?谓苦谛。云何苦法?谓苦谛增上所起教法。云何法智?谓于加行道中观察谛增上法智。云何智忍?谓先观察增上力...梵语 avinivartanīya。音译为阿惟越致、阿鞞跋致、阿毗跋致。又作不退转、无退、必定。退,乃谓退步、退堕之意,指...十种广大智: 一、知一切众生心行智。 二、知一切众生业报智。 三、知一切佛法智。 四、知一切佛法...指人类身体具有之三位。系数论学派所立。即:(一)微细身,略称细身。指初生之身,即佛教所指之中阴身。此微细身生入...羯磨疏·诸界结解篇:“就摄僧界,文又分三:初为自然劳倦,众取济机,开立大界;界限制约,事杂烦多,又开戒场;上...全一卷。隋代吉藏(549~623)撰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。为昙无谶所译金光明经四卷之注释书。本书将金光明经十八品...(术语)大日经初,金刚手先问佛十题,佛一一答之。是本经一部之所明也。一、菩提心之性如何?二、菩提心之相如何?...(术语)阿赖耶识之别名。八识中之第八。述记三末曰:摄论第二卷初,亦名第八识。唯识了义灯四本曰:从末向本,数为...【迦陵频伽】 此云妙声鸟。大论云:如迦罗频伽鸟,在[轂-車+卵](口角切)中未出,发声微妙,胜于余鸟。正法念...【大乘起信论】 全一卷。又称起信论。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,南朝梁代真谛所译。本书阐明如来藏缘起之旨,及菩萨...(术语)又曰即心是佛,即心成佛。为诸大乘教之极谈。言是心即是佛也。传灯录七(法常章)曰:初参大寂,问如何是佛...如是我闻: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,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、天龙八部,悉皆云集。 尔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阿难问事佛吉凶经...安详,是真正的生命。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,永远得不到幸福。想得到幸福,从内心里头要有【安详】两个字。要能够...
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。当时,舍利弗尊者也住在此处。 一日,舍利弗尊者告诉比丘们:如果有比丘...
《佛说九横经》原文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便告比丘:有九辈九因缘,命未尽便横死。一者为不应饭为饭,二者为...
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。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呢?是由于佛果地上有无量的功德。 念佛有四种:实相念佛、观...问: 学佛虔诚何以多病? 知义法师答: 所谓病,可分为心病和身病两种,心病是内在的贪、嗔、痴等的业障病,身病是...
这句六字大经王具足圆融、圆满、顿捷。所以大家遇到这样的一个持名一法,一定要生稀有难遭之想。不是什么人都能听闻...问: 作为佛弟子,父母去世应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,但如果遭到家人或亲属反对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?是随缘还是应该...
什么是禅?禅是一种良好的状态,禅翻译成中文为正思维,也就是正确的思维方式。 有很多怨气冲天的人,常常会抱怨为...
身论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身莲 | 下篇:身器 |
(573~649)唐代僧。河东人。字玄素。九岁学佛,修习法华教义。十五岁从新罗僧玄光学成论。十七岁即于海盐之光兴寺...
苦
不退
十种广大智
三种生身
摄僧作法界次第
金光明经疏
十问
第八识
迦陵频伽
大乘起信论
即心即佛
【大藏经】浴佛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慧律法师《幸福与安详》

信乐涅槃得解脱

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

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
学佛虔诚为何多病

净土祖师们一生的总结
临终助念遭亲属反对,应该如何应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