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指佛陀宣说方等经之时期。乃天台宗所判五时中之第三时。即佛陀自成道后第十二年起,于八年之间,广说维摩经、金光明...即理入与行入之二入道要旨,及行入之报冤行、随缘行、无所求行、称法行等四行。景德传灯录卷三十载菩提达摩略辨大乘...(名数)大地法中作意之心所,别为三种:一、自相作意,与观法自相之智慧相应而起之作意心所也。二、共相作意,与观...(术语)前佛既灭后,成佛而补其处是名补处。即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也,隔一生而成佛,则谓之一生补处。又此位名等觉...佛之德名。又作世间眼。佛智慧圆满,具足五眼,可为一切世间之眼目,示导正道;又开世人之眼,使见正道,故称世眼。...【住定】 p0659 显扬十九卷九页云:问:云何住定?答:谓如有一,于能入定诸行状相,善能了取;善了取故,随其...(术语)又曰布曼荼罗。悬于壁谓之悬曼荼罗,敷于地,谓之敷曼荼罗。结缘灌顶之时投华,必敷曼荼罗也。...(譬喻)露地之大白牛车也。譬一乘之妙法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诸子等安稳得出,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。(中略)尔时长...(名数)唯识枢要上本曰:六十二种有情颂曰:五四三三四,三二及三七,十九四四一,故有情名诸。释之曰:一、五趣为...指行欲、精进、念、巧慧、一心等五法。天台宗止观修法有二十五种方便,二十五方便复可分为五科:具五缘、诃五欲、弃...(712~802)唐代僧,为净土宗第三祖。汉州(四川广汉)人,俗姓谢。始居衡山西南之岩石下,人遗之食则食,不遗则食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
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,前已略加解释。诸君既无所疑惑,思欲著手学习,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。 原来佛法之目...
一声大磬响,妄想顿时亡,思惟真心与妄想,又是怎么样。 昨天上课我们了解了,《观经》里面有观像念佛、观想念佛、...
国人中某些人的特点是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别人的痛苦之上。常常邻里他人的遭难,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,津津乐...
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: 随缘就是家乡,放下就是道场。 随缘,不过分追求。你到那里,那里人干什么事你就和他一样干...
一个素食者,在你心目中,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! 我的母亲告诉我,在我幼小的时候,人家把肉类放入我的口里,...
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,四大分张,众苦毕集。若非三昧久证,诚恐不易得力。况眷属不谙利害,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...
天台宗教义,浩如汪洋,非一言所能罄,今仅作概要之叙述。 天台宗成立于智者大师,智者大师盖亲承南岳慧思大师之教...
怎么做人呢?做人有四项原则: 第一个原则是赚钱很重要,值钱更重要。 你的生命值钱吗?你赚很多钱就一定会受到大众...
九净肉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涅槃经] 九净肉者。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三种。楞严要解。加自死鸟残为五种。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。是为九净肉也。然如来护生戒杀。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。盖因地多沙石。草菜不生之处。听以活命。此亦权巧方便耳。若大慈利物。皆所应断。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。一不见杀谓眼自不曾见其杀谓耳自不曾闻其杀。亦不从无信人前闻其语为我故杀也。三不疑为己杀僧祇律云。比丘于檀越家见羊。后再往彼。见其头脚在地。即生疑而问言。前所见羊。为在何处。若言为阿阇黎杀。则不
上篇:九种食 | 下篇:如来十身 |
道以能通为义。正道及助道,是二相扶,能通至涅槃,故名为道。略则戒、定、慧,广则三十七道品。此三十七合为七科,...
方等时
二入四行
三种作意
补处
世眼
住定
敷曼荼罗
露牛
六十二种有情
行五法
承远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
佛法宗派大概

转凡成圣并不遥远,只在一念之间

幸灾乐祸近于祸

记住这四句话,到哪里都能自在

素食者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

【推荐】饬终津梁(临终助念须知)

宝静法师:略说天台宗大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