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712~802)唐代僧,为净土宗第三祖。汉州(四川广汉)人,俗姓谢。始居衡山西南之岩石下,人遗之食则食,不遗则食土泥,羸形垢面,躬负薪樵,所居之茅舍称为“弥陀台”,师于玆专修般舟念佛。久之,远近风闻,人从而受教化者数以万计,代宗时之法照国师即其门人,代宗亦曾前来参礼,并先后赐其道场“般舟道场”之号、“弥陀寺”之额。贞元十八年入寂,世寿九十一,柳宗元为撰碑文,立石于寺门之右。门弟子千余人,其中以法照、日悟、惠诠、知明、超明等为最著。[净土圣贤录卷三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] p325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子题:佛宝、法宝、僧宝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问:‘佛亦是法,法亦是佛,僧亦是法,正是一法,有何差别?’答:...亦名:僧私二地并须乞作、僧私二地皆须处分 子题:树空、石阴 资持记释云:“处分中,初科,了论。三相无多营造,亦...权化,权假方便之教化;实化,一乘真实之教化。谓佛之教化有权法与实法之区别。隋代吉藏之法华玄论卷一载,释尊一代...(术语)极乐之圣众相依而为法会,其广大如海,故云。...【解脱身】 二佛身之一。佛身解脱烦恼障,故名解脱身。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十曰:‘言法身者,非三身中之法身也。佛...【十想行相】 p0110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六卷五页云:行相者:无常想,作无常行相。无常苦想,作苦行相。苦无我想,...(术语)Bhadrakalpa,又作波陀劫。颰陀劫簸之略。劫簸为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。今即成劫也。常略曰劫。颰陀译曰贤或...(术语)小乘之证果。不调度他,独调度己,而解脱生死也。止观三上曰:若入无余,但有孤调解脱。辅行三之一曰:灰身...脱离愚痴叫做明;离开贪爱叫做脱。...【中品世间律仪】 p0362 瑜伽九十一卷十二页云:又如有一、能速作意,于诸境界,而自摄敛;亦能观彼所有过患,令不...(476~563)北周僧。六学僧传卷二十九作僧成。咸阳(陕西)灵武人,俗姓程。二十六岁出家,师事道原法师,复从勒那..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于娑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
一、释名: 梵语舍利、亦云设利罗、室利罗、实利,意译遗体、身、身骨、灵骨、坚固子、舍利子,唐言体即佛身体;亦...
佛经中说,人死之时,四大分离,如生龟脱壳,痛苦不已。一般人面对死亡时,大多是各种不淡定。那禅师们面对死亡时,...
有人问蕅益大师说:大师!你老人家开悟了(蕅益大师二十五岁开悟,他自己承认了)。开悟以后你老人家是怎么想的?开...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迷茫和痛苦。为了生存,很多人为寻找出路正在迷惑、彷徨:我的出路在哪里?有人在迷惑和矛盾中找...
释迦牟尼佛每一次讲法,都是总持法。后来阿难结集经典,从如是我闻到欢喜信受,一部经典讲完了以后一定会有人现场受...
苏小妹自从听了算命先生的相面、测算以后,就一直在想,算命的说的对呀,如果再不叫家兄苏东坡把已故的先人换葬个有...
父母、兄弟、姊妹、丈夫、妻子、儿女等虽是亲人,亦是利益的结合。为了各自的利益,而表现为暂时的合作,能想到一起...在汲汲营营、忙忙碌碌的生活中,你可曾想过人生在世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? 是来吃饭的?穿衣服的?还是来吵架、...
承远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承皓 | 下篇:承迁 |
【舍】 p0971 俱舍论四巻四页云:心平等性、无警觉性、说名为舍。如何可说于一心中,有警觉性、无警觉性、作意与舍...
三宝一义相有差别
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须乞分齐
权化实化
极乐海会
解脱身
十想行相
颰陀劫
孤调
明脱
中品世间律仪
僧实
【大藏经】佛遗教经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
供养礼拜舍利的功德利益

禅师们面对死亡时,是如何的呢

心性本来具足,但要靠因缘来成就
没有上不去的山,没有跨不过的海

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

佛印法师为苏东坡指点最好的风水宝地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