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名数)唯识枢要上本曰:“六十二种有情颂曰:五四三三四,三二及三七,十九四四一,故有情名诸。”释之曰:“一、五趣为五。二、四姓为四。三、男与女及非男非女为三。四、劣与中及妙为三。五、在家与出家苦行与非苦行为四(是第一句)。六、律仪与不律仪及非不律仪为三。七、离欲(阿罗汉)与未离欲(不还果已下)为二。八、邪性定(堕于三恶)与正性定(决于得道者)及不定聚定(二者之中间)为三,出家五众与近事男及近事女(在家法二众)为七(第二句)。习断者与习诵者、净施人、宿长、中年、小年、轨范师、亲教师、共住近住弟子、宾客、营僧事者、贪利养恭敬者、厌舍者、多闻者、大福智者、法随法行者、持经者、持律者、持论者、为十九。异生(凡夫),见谛(圣者),有学(前三果),无学(罗汉)为四。声闻、独觉、菩萨、如来、为四。轮王为一(第三句)。合名六十二种有情(第四句)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经名)一卷,后汉安世高译。杂说一切善恶之法。多似律中之语。...亦名:僧残须谏五意 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同篇谏不谏别者,须谏五意:一、性恶,二、显露,三、恼僧,四、倚傍有...(1884~1955)江苏泰县人,俗姓陈。法名印光,一字显道。十岁即随三乘法师出家,十八岁于焦山受具足戒。宣统三年(...为鸠摩罗什译经之处。后秦姚兴于弘始三年(401)征伐后凉,迎请鸠摩罗什至长安,并礼之为国师,敕住于西明阁与逍遥...(术语)觉之意。对于迷而言。即自迷梦醒觉也。与觉悟同义。...即半跏趺坐。又称半坐、半跏、贤坐。安坐时,以一足跏坐于另一足上;此坐法通常为菩萨所采用,以之相对于如来之跏趺...(人名)魏府兴化山存奘禅师。临济玄之法嗣。后唐庄宗之师。灭后敕谥广济大师。见传灯录十二。...(名数)碧严十三则评唱曰:巴陵深得云门脚跟下大事。(中略)出世后而法嗣于云门,先住岳州巴陵,更不作法嗣之书,...【等行】 p1118 此卽小乘相应因。杂集论四卷十六页云:等行者:谓诸法共有等行所缘,必无缺减。如心心所。前约助伴...亦名:[执/衣] 资持记释云:“亵,本音薛;字当作[执/衣],音[叠*毛],即布帛也。”(事钞记卷二○·二·九)...(流派)天竺有外道,如哑羊不语,以为胜行。见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二。...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,道之所生万殊,名盖众名之假,生非有生之实。然则修促共尽,小大同期,而金字丝编、缃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。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世尊四众围绕。及天龙夜...
昔有袁了凡的人,本名袁学海,他是明朝的名儒,小时候就读书,可是父亲要他学医,济世救人,所以改学医。后来遇到一...
1937年5月初,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,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,讲律弘法。弘一...佛陀在世时,有些出家众因不舍物欲而造作种种恶行,引起居士们的讥嫌。为了让修行人能远离杂染,也护念在家居士的善...
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,没有什么好讲的,扯来扯去是消磨时光,悟道就在一刹那,一下子就开悟了,扯这么多干嘛?扯来扯...
在《地藏经》第八品上,阎罗王、大鬼王说:地藏菩萨发这么大愿,怎么还度不完呢?为什么度完了,之后他们又回去?刚...
问: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? 净界法师答: 佛号,我想这样,你忆念佛陀的功德,四十八愿,对不对?你要想办...
这个在佛经里,有一个叫本生经的故事里面记载。在无量劫前,我们的国土里面,有一个地方叫做大香山,有数不清的奇花...有人说,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。修罗的特性是什么?就是嗔心重。据佛经说,嗔心重的修罗,专喜与帝释斗争。所以斗争...
六十二种有情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六十四眼 | 下篇:六七能遍计 |
(一)金刚牙,梵名 Vajra-dajstra,音译嚩日啰能瑟吒罗。西藏名 Rdo-rje-mche-ba。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中,十六大菩...
骂意经
僧残同篇谏不谏别
守培
西明阁
悟
菩萨坐
兴化
巴陵三转语
等行
亵
哑羊外道
【大藏经】正法念处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名经

命运改造在自己手中

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
金刚护法

一切不离自性,自己的心就是真佛

练习对治自己的贪瞋痴

把佛号跟四十八愿做连结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