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于怨害有情所修摄受想】 p0754 瑜伽四十二卷八页云: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摄受想?谓诸菩萨、应如是学...(术语)以名大乘穷极之实教。后魏光统律师立三教,第三为圆教。圆教之名,自此始。其后由晋华严经五十五:尔时如来...(术语)二加之一。佛于华严会上加被神力于菩萨而使说法,有冥显之二加。佛以身业摩菩萨顶,以口业劝说法,以意业与...(1594~1657)明代临济宗僧。浙江嘉兴人,俗姓张。字万如,世称万如通微禅师。年十九,于兴善寺出家受具足戒。初谒...(名数)一财施,舍财济贫也。二法施,说法度他也。见智度论三十三。【又】一净施,谓布施时不求世间之名誉福利等报...真如熏习义有二种,云何为二?一者、自体相熏习,二者、用熏习。 一、自体相熏习者 从无始世来,具无漏法,备...(一)指满业所招感之果报。宗镜录卷五十(大四八·七一一下):“前六识,名为满果,有一分善恶别报来满故。”[俱舍...一、天食时,即清晨,清晨是诸天的食时; 二、佛食时,即午时,午时是三世诸佛如法的食时,过午则非食时; ...(仪式)俗云入棺。亡者浴后,入于龛中,入龛既了,随行入龛之佛事。...(术语)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。报者应报也,下自地狱界,上至佛界,各如法依于过去善恶之业因而得今生苦乐之报,依...【行圆满】 p0608 瑜伽八十五卷二十一页云:行圆满者:谓为触证断无欲灭界故;听闻正法,为他演说,自正修行法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
为什么佛陀在讲六波罗蜜之前要讲这三种意乐?就是你作好准备没有,我们要相信一个道理:所有的障碍都是来自于内心,...《大乘造像功德经》: 弥勒!复有四缘,令诸男子,其心常生女人爱欲。乐他于己,行丈夫事。 何等为四? 一者,或嫌...
一句弥陀,生大信心,愿行相资,能得大用。 曾经有人问我:我每天忙着修行,国内国外跑,为什么我的身体还这么不好...
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,若四日,若五日,若六日,若七日,一心不乱...
求其文简义丰,词约理富,三根普被,九界同遵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,笃修一行,圆成万德,顿令因心,即...
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。他说:净土宗的人绝对不可以悠悠泛泛、敷衍了事。 悠悠泛泛是什么意思呢?...
有一种回忆,住在都市已渐淡忘;有一种体验,住在都市恐不知道。 某假日下午闲来没事,碰巧孩子的好朋友难得回屏东...
南无阿弥陀佛!今天是大年初三,祝大家新年吉祥!今天讲的是两个偈子,称为真空妙有。真空的偈选了《金刚经》的六如...
九次第定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法界次第] 九者。自初禅至灭受想定。凡九种也。次第者。谓人若入禅时。智慧深利。能从一禅又入一禅。如是次第而入。心心相续。不生异念。无间无杂。定者。摄心不乱也。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。离欲界恶不善法。有觉有观。离生喜乐。定观均齐。其心次第而入。无有杂念间隔也。(有觉有观者。初心在缘曰觉。细心分别禅味曰观。即是初禅之定相。离生喜乐者。庆悦之心名为喜。恬淡之心名为乐。初禅既离欲界恶不善法。故生此喜乐也。定观均齐者。观即是慧。所谓定慧平等也。)二禅
上篇:九咱大禅 | 下篇:九识 |
西藏佛教萨迦派之主要教义。又作道果法。认为修法者若断除一切烦恼,即可证得一切智,而达于涅槃境界之果。其修行之...
于怨害有情所修摄受想
圆教
显加
通微
二种布施
二真如熏
满果
四食时
入龛
如是报
行圆满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
为什么他能做到,而我做不到
同性恋的原因和解决办法

一句弥陀,愿行相资,能得大用

持名为往生正因

劝持《阿弥陀经》

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

养猪场参观记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