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】 p0668 法蕴足论一卷四页云: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,能利自他,不能广利。何等十六?谓前...(术语)台家释圆教之圆,有圆妙之一义。空假中三谛圆融而不可思议。谓为圆妙。妙者以不可思议而名。四教仪集注下曰...为密教大日经说会曼荼罗之内眷属十九执金刚之一。司如来之“后得方便智”。此方便化他之权智系由如来十智力所生之智...【无想所有】 p1063 五蕴论六页云:云何无想所有?谓无想等至果。无想有情天中生已;不现行心心法灭为性。...(故事)陈那为新因明之祖。与迦毗罗仙之化石者问答,石为之裂。辅行十之一曰:迦毗罗仙,恐身死,往自在天问。天令...复次一切法空,何以故?诸法无性故,如说: 见有变异相 诸法无有性 无性法亦无 诸法皆空故 诸法若...【灭尽定中识不离身证】 p1216 成唯识论四卷二页云:又契经说:住灭定者,身语心行,无不皆灭,而寿不灭;亦不离暖...值佛难、说法难、闻法难、信受难。...合者,为引所余此种类义,令就此法正说理趣,谓由三分成立如前所成义已,复为成立余此种类所成义故,遂引彼义令就此...(术语)Vaipulya,又作鞞佛略,裴佛略。新云毗富罗。十二部经之第十。译曰方广经。称方正广大之经典。小乘之长阿含...【五取蕴】 取者烦恼之意,即由取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五蕴。指色取蕴、受取蕴、想取蕴、行取蕴、识取蕴。又就取蕴的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
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乱 今天是我们佛七第一天,先告诉大家,为什么打佛七,怎么样打好这次佛七...佛陀住世的时候,有少女名叫宝女,特到佛陀之处,请问如何修养品格及说话时的态度,怎样才能使言辞清净。 佛告宝女...
释门万行,以布施为先。所谓布施者,只是舍之一字耳。达者内舍六根,外舍六尘,一切所有,无不舍者。苟非能然,先从...
一个人你有慈悲心不难,你起欢喜心也不难,但是你要舍得下。忏公师父讲到菩萨道的精神,他提到一个思想:一个人受了...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,什么要诀呢?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,保持镇静,不要紧张。将生死置于度外,一心念观世音菩萨...佛法是因果法,我们修行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,取决于你发一个什么样的愿,就是造一个什么样的因。我们每天修行第...
有人问,佛教主张禁欲,是否又主张苦行之嫌疑?答案是否定的。佛陀历来主张中道,反对两个极端:极端苦行与极端沉醉...
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,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。 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,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!如果你身边有这四...
尼八敬戒
【三藏法数】
[出翻译名义引会正记] 中本起经云。佛成道后。姨母大爱道。求出家学道。佛不许。阿难白佛。愿听出家。佛言。止止。无使女人入我法中为沙门也。譬如族姓之家。多女少男。即知其家衰弱。不得强盛。阿难再请。佛乃说八敬法。若能依此。听许出家。大爱道顶戴信受。遂度为尼。(梵语阿难。华言庆喜。梵语沙门。华言勤息。梵语尼。华言女。)一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梵语比丘。华言乞士。谓比丘尼。寿虽百岁。若见初受戒比丘。才经一夏者。即当礼拜于足下也。二不得骂谤比丘谓比丘尼。当
上篇:阿难具八法 | 下篇:尼八集弃戒 |
禅宗公案名。为仰山慧寂藉雪狮子之色,显示法性无相之公案。盖仰山以雪狮子之纯白清净,比喻己心之清净法身。从容录...
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
圆妙
如来十力生执金刚
无想所有
陈那裂石
观性门
灭尽定中识不离身证
四难
合
毗佛略
五取蕴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
智谕法师佛七讲话(1985年)
让女人气质改变,态度优美,一切如意的办法

释门万行,以布施为先

先从学吃亏着手
宣化上人《紧急关头要念观音菩萨》
修出离心

出家人完全禁欲有三种原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