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子题:舍财如律舍罪必僧、同意净人 戒本疏·三十舍堕法:“今解。三十之戒,缘财故犯;故抽前者,舍悔难故。岂可财...(人名)Kśāntisimha,比丘名。译曰师子忍。见慈恩传二。...(术语)十二部经之一。梵曰伊帝目多伽Itivṛtaha,又曰Ityuktaka(译为如是语,如是说),谓佛说弟子菩萨声闻等过...【名身】 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,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。名者名词,身者聚义,这是能诠自性的语言。《百法直解》...福等三业者: 一、福业 谓感欲界善趣异熟,及顺五趣受之善业是也。前是人天总业,后是五趣别业也。福者胜义,...三种禅定之一,即色界和无色界的禅定。...(杂语)唐肃宗至德初,宰相裴冕请鬻度牒,名香水钱,是纳金度僧之嚆矢也。见佛祖统纪五十一,困学纪闻十四。...(杂名)谓为十万之普贤菩萨。普贤者,华严经中慈悲门之菩萨也。...【脊伛曲】 p0949 瑜伽八十四卷十页云:脊伛曲者:身形前偻、凭杖行故。...【果差别有二十七种】 p0811 集论七卷八页云:云何果差别?此有二十七种。谓信胜解,见至,身证,慧解脱,俱分...【业法】 p1216 品类足论六卷六页云:业法云何?谓身语业及思。...维摩诘所说经(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)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,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,菩萨三万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般若波罗蜜多心经...
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,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殊胜广大: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,一个是外在佛陀的力量。...
堕畜生道,你也闻不到佛法。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,才能闻到佛法。什么叫大善根呢? 我在鼓山求学的时候,住在...问: 师父曾说往生后,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,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,此不是违背因果论,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,而受五...
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,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,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,在佛门中流传甚...
夫欲诵经灭罪,第一,先须盥漱,整肃威仪,别座跏趺而坐。第二入观: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;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、四...
问: 三界导师、四生慈父、人天教主、三类化身如何理解? 大安法师答: 三界导师,这个三是指: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...
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,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,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,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。 棉花是磨不出刀...当今社会里,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,否则就会变得浮躁、庸俗,甚至肆无忌惮,为所欲为。在一些地方一些人...
观心释华严经题七字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华严经疏] 一大是心体大即常也。遍也。体即心体也。谓此心体。含容法界。称性周遍。平等广博。不变不迁。无外无际。故云大是心体。二方是心相方即方法。相即轨持也。谓无边法相。恒沙性德。皆由此心轨持含摄。故云方是心相。三广是心用广即包博。用即业用也。谓此心业用。广博无际。而能出生万法。应用我尽。故云广是心用。四佛是心果佛即觉也。果即菩提之果也。谓能离诸烦恼。觉了万法。具一切智。而得无上菩提。乃是证此心之果。非从外得。故云佛是心果。(梵语菩提。华
上篇:华严经题七字义 | 下篇:七种立题 |
【三处三地三种补特伽罗普摄诸沙门义】 p0227 瑜伽九十七卷三页云:复次依四念住修习增上,略由三处、三地、三种补...
舍罪
羼底僧诃
本事经
名身
福等三业
世间禅
纳金度僧
十万普贤
脊伛曲
果差别有二十七种
业法
【大藏经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
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

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
大安法师:往生后恶业不必受,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,是不是违背因果

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

欲诵经灭罪,当做此观心法

三界导师,四生慈父,人天教主,三类化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