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指慈悲之慈。相当于佛教用语“弥勒”(梵 maitrī)一词,此语乃由 mitra(友)字变化而来,即俗谓之友情。友情表示...(杂语)执着之妄情也。五教章中曰:以执情而惊怪。...即用以比喻依阿弥陀佛之本愿他力而得以往生净土之七种譬喻;概皆用以喻显诸佛之不可思议力,犹如下列七事之不能以常...(植物)又作苫弭,贳弥。译曰苟杞。最胜王经七曰:苟杞根(苫弥)。陀罗尼集经十曰:贳弥木,此云苟杞。玄应音义二...众生二种根性之一。指不随他人教语,任由己意而行者。反之,随顺他人教语而行者,称为爱行。众生机品虽有万差之别,...(术语)三善知识之一。谓给我衣食所须使我安稳修道行之善友也。止观四下曰:夫外护者,不拣黑白,但营理所须,如母...指受苦之身体。亦即受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等四恶趣苦之众生。 p3947...果上的功德,如涅槃之常、乐、我、净四德是。...【蕴等善巧差别有二十三种】 p1454 显扬十四卷十页云:论曰:应知蕴等善巧差别、复有二十三种。谓异摄论善巧、闻所...布史,梵名 Pausa。又作报沙月、富沙月、宝沙月。意译为鬼宿月、仲冬月、鬼月。指印度历之第十月。此月之太阴(月亮...(1914~)浙江清县人,俗姓陈。幼年于雁荡山出家,自号雁荡山僧。毕业于闽南、武昌等佛学院。亲近太虚大师,为入室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夫满教难思,窥一尘而顿现;圆宗叵测,覩纤毫以齐彰。然用就体分,非无差别之势;事依理显,自有一际之形。其犹病起...楞严经五十阴魔章...经文:汝等比丘,受诸饮食,当如服药,于好于恶,勿生增减,趣得支身,以除饥渴。如蜂采华,但取其味,不损色香。比...
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,没有距离。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,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,一身即是无量身。 问:观世音...(一)五戒是良师 一、众生受戒入佛位 诸位善男子、善女人:你们发心回山求受三皈五戒;皈戒的目的是要在世间上做一...
我们现在讲这个净土缘起门呢,今天的内容讲到这个依因性来显现功德。 上一次我们讲到阿弥陀佛这个依果德,显他的果...
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这就把前面的比喻整合成一种法上的落实。首先看众生心,我们是众生身心五...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,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。 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,一个肩挑黄金...问: 当我们给路边乞丐布施时,朋友说那些乞丐是骗子,指出明知是骗子而财布施的行为不合适。财布施是培养慈悲心,...
如何善巧方便地去修?如何迅速地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?也是要有智慧,要知道抉择。 (一) 由福田门故力大...
六种摄
【三藏法数】
[出菩萨地持经] 摄即摄取。亦摄受也。谓菩萨以此六种摄诸众生。过去已摄。现在今摄。未来当摄。乃至历尘数劫。无有疲厌。故名六种摄。(劫。梵语具云劫波。华言分别时节。)一顿摄顿。遽也。谓菩萨从初发心。于一切众生作父母想。随力所能。直以一切乐事饶益而摄取之。是名顿摄。(菩萨。梵语具云菩提萨埵。华言觉有情。)二增上摄增上犹增胜也。谓菩萨既已发心。若于父母起尊重心。种种方便。劝修善法。随时供养。知恩报恩。若于妻子眷属。教修善法。令其胜进。或菩萨为王。即摄
上篇:六种决定 | 下篇:六种阿罗汉 |
【于法得灭应作四句】 p0752 俱舍论一卷四页云:于法得灭,应作四句。或于诸法,唯得择灭。谓诸有漏过现生法。...
友情
执情
他力七喻
睒弥
见行
外护善知识
苦器
果德
蕴等善巧差别有二十三种
布史月
竺摩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
正如法师《佛教对饮食的看法》

观世音菩萨在哪里,他什么时候在,是什么形象
妙莲老和尚《五戒是良师》

依因性来显现功德

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
放下即自在
现在乞丐骗子很多,还要布施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