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依离欲】 p0768 瑜伽九十二卷七页云:未得无欲界,于无欲界、正希求时;名依离欲。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五缘成:一、是钱宝,二、互相易,三、决价,四、为己,五、受。犯。”资持记释云:“是钱宝...(术语)不还向中有一间圣者,乃十八有学之一。...即指人之死亡,或特指僧侣之示寂。又作归化、归真、归寂、归本、归空、归去。归元一语,原谓出离生灭无常之此世,而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五分云,佛未制前,比丘各不受食。白衣诃言,我不喜见,着割截坏色衣人,不受食食,是为不与...(杂语)拂石劫也。显一劫之时量以天衣拂磐石,又名磐石劫。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曰:芥城教极,鸟笔犹传。拂石年穷,...【集谛应断】 p1180 瑜伽六十八卷五页云:问:苦谛亦应永断,何缘唯说集谛是应永断?答:由集谛永断,能显苦谛永断...【已成熟补特伽罗相】 p0230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五页云:云何已成熟补特伽罗相?谓诸声闻,先已串习诸善法故;若时安...三业之一,即口之所语,如妄语、绮语等是恶语业,如爱语、实语等是善语业。...梵名 Pācarātra。印度教毗湿奴派之一,以潘迦拉朵拉集(梵 Pācarātra Sajhitā)为根据圣典之诸派。该集大部分...【二种像似正法】 p0033 瑜伽九十九卷十五页云:云何名为像似正法?一、似教正法,二、似行正法。若于非法,生...夫满教难思,窥一尘而顿现;圆宗叵测,覩纤毫以齐彰。然用就体分,非无差别之势;事依理显,自有一际之形。其犹病起...楞严经五十阴魔章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
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,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: 1、由贪嗔痴来 菩萨念及过去世在漫长的生死流转过程中,由于以贪...
目中有人助缘多,心中有德福报多, 耳中清静和谐多,心中有佛欢喜多。 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, 在修养上要力求忍...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(农历)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二月十五日 ...
《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记述,当众生遭遇困难之时,只要诵念其名号,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,前往拯救...
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,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。因为这个事情做了以后对我有好处,依止对自己有好处的动机...
问: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? 大安法师答: 百行孝为先,孝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决前提。母子天性相关,孝顺报恩乃人...
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,按这种逻辑,顶级富豪岂不是世界上顶级吝啬鬼?悉数抠门的富豪,他们不是不舍得花钱,而是...
你受的是皈依,如果不修行,不可靠的。你没有慧、没有定,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,容易动摇。 你碰见一个有神通的人说...
妄尽还源观六门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华严还源观] 此观门者。乃唐贤首国师。以华严大经之义。富博宏深。览之者讵究其源。寻之者罕穷其际。由是统收玄奥。囊括大宗。述此六门。令诸后学修习观法。断除诸妄。复归真源也。一显一体一体即自性清净圆明之体也。盖此体性。从本以来。圆明湛寂。在尘劳而不垢。处涅槃而非净。在圣不增。居凡不减。烦恼覆之则隐。智慧了之则显。故云显一体也。二起二用二用者。谓依前净体。起于二用也。一者海印森罗常住用。谓入海印三昧。照真如性。妄尽心澄。众德并现。犹如大海。风
上篇:三十六物 | 下篇:六事明经意 |
于佛教之宇宙观中,一个世界之成立、持续、破坏,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、持续、破坏,其过程可分为成、住、坏、空...
依离欲
贸钱宝戒犯缘
一间圣者
归元
不受食戒制意
拂石
集谛应断
已成熟补特伽罗相
语业
潘迦拉朵拉派
二种像似正法
【大藏经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
业障是怎么来的

弘一大师法语择要
佛菩萨圣诞的纪念日

观世音菩萨的「三十二应」

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,而不是建立在情感

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

看看这些名人是如何惜福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