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术语)Samyaksaṁbodhi,旧译曰正遍知,正遍知道,正真道等。新译曰正等觉,正等正觉。是以佛所得之法名之也。...【决择】 利用智慧灭除对事物的疑惑,以分别其道理。换言之,也就是决断简择,即以无漏圣智决断诸疑,分别简择四谛...(流派)律宗五部之一。昙无德比丘之部宗也,佛灭后百年优婆鞠多罗汉五弟子之一,于戒律藏建立一部,部名曰昙无德部...方便道者,谓所有资粮皆是方便,或有方便非资粮,谓已积集资粮道者,所有顺决择分善根,谓暖法顶法顺谛忍法世第一法...略称炽盛法、炽盛光法。指依炽盛光佛顶如来之本誓,为除灾所修之秘法。于日月蚀、天变地异、风雨灾时得修此法。盖炽...(一)指同類,即性質相互共通者。 (二)梵語 sapaksa。因明用語。指因明論式中,與宗(命題)之後陳(述詞)品類相同...“不定性”、“无性”之对称。众生所具五种天性中之菩萨定性、缘觉定性、声闻定性等三性,决定成佛果、辟支佛果、阿...印度佛教音乐,约起源于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,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(梵 Sāma-veda)即为其肇...(名数)六群比丘外,有六群比丘尼,此恶比丘尼准于比丘之六群而立名,故不列别名。大方便报恩经曰:诸释女欲出家持...梵语 vajra。音译嚩日啰、伐折啰、跋折罗、[武*我]耽啰、伐阇罗。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。由于质地坚固,能击破各种物...又作别时之拣。别拣,即将前人对于各种思想学说之正邪辨别,更加以拣择之意。唐代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之弟子曹山本寂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便告比丘:「有九辈九因缘,命未尽便横死。一者为不应饭为饭,二者为不量饭,三者为不习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
居士,虽然皈依了三宝,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,既是俗人,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,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...
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,相貌长得相当丑,也没有人供养他,衣服破破烂烂,自己也没有文化,什么本事都没有...
为了凝聚人心、摄受众生、开发智慧,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,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,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。...佛陀时代,有一个国家名为贤提,当时有位年老比丘因长期卧病,不仅身体枯瘦、形容憔悴,甚至因无人看顾而污秽不堪,...孟子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:鱼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但大家在自己面对抉择的...
供养佛菩萨像。或西方三圣佛像(阿弥陀佛、观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)。或华严三圣佛像(释迦牟尼佛、文殊菩萨、普贤菩...
当我们业障很重的时候,我们念这句名号,会感觉到忏悔惭愧心油然而生,就会消除我们的业障。比如大家常常讲,怎么我...【皈依】 皈向、依靠、救度之义。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叫做皈依三宝,也叫做三皈依。 【南无】 华译归命、敬...
天大五衰相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法苑珠林] 一衣服垢秽谓诸天众。铢衣妙服。光洁常鲜。福尽寿终之时。自生垢秽。是为大衰相也。(铢衣者。十黍重曰铢。诸天之衣。重六铢。故名铢衣。)二头上华萎谓诸天众。宝冠珠翠。彩色鲜明。福尽寿终之时。头上冠华。自然萎悴。是为大衰相也。三腋下汗流谓诸天众。胜体微妙。轻清洁净。福尽寿终之时。两腋自然流汗。是为大衰相也。四身体自秽谓诸天众。妙身殊异。香洁自然。福尽寿终之时。忽生自秽。是为大衰相也。五不乐本座谓诸天众。最胜最乐。非世所有。福尽寿终之时
上篇:五种不男 | 下篇:天小五衰相 |
【迦腻色迦王降龙】 p0855 西域记一卷二十页云:王城西北二百余里,至大雪山。山顶有池,请雨祈晴,随求果愿。...
三藐三菩提
决择
昙无德部
方便道
炽盛光佛顶法
同品
决定性
佛教音乐
六群比丘尼
金刚杵
别拣五位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九横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
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

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

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
佛为病比丘洗浴
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

在家供佛,何业不消何福不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