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二种教授教诫相违之法】 p0045 瑜伽十三卷二十二页云:又有二种师及弟子教授教诫相违之法。谓诸弟子,不能堪...天台宗将小乘判为四门,即:(一)有门,如毗昙所说;主张观因缘生灭之有,破除十六知见等,以了见偏真之理而得道。(...又作十六游增地狱。为八大地狱(八热地狱)之眷属。有关十六小地狱之名称,诸经所说不一:(一)依大智度论卷十六载,...亦名:药有四种 子题:时药、非时药、七日药、尽形寿药、形有三种、尽药形、尽病形、尽报形、蒱阇尼、佉阇尼、奢夜...(术语)解深密经五说四种之道理:一观待道理,有为法必因果对待,因生果,果由因生之不变道理也。二作用道理,因缘...梵语 vastsanābha。毒药之一种,其药性强烈。据大宝积经卷一一○所述,佛陀曾对大药王子言,若取微量如芥子之毒药...(物名)不加修饰之木杖也。...【十种离欲】 p0109 集论二卷十二页云:复有十种离欲。谓自性离欲,损害离欲,任持离欲,增上离欲,愚痴离欲,对治...【无散空】 p1055 辩中边论上卷八页云:为所修善,至无余依般涅槃位,亦无散舍而观空故;名无散空。...辽代僧。生卒年不详。尝住河北赵州开元寺。作俱舍论颂疏钞八卷,由南京(指今之北京)僧琼煦校定,为唐代僧圆晖所撰...【无想天】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。亦称无想报,是修无想定所得的果报。《百法直解》曰:‘无想报者,外道修无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
人生如苦海,每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着与痛苦结下了不解之缘,一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刻,听到的还是围在自己...
欲证三昧,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。何得问我所证,方能缵步。弥陀经云,执持名号,若一日乃至若七日,一心不乱。...
原文: 念佛之人,当存即得往生之心,若未到报满,亦只可任缘。倘刻期欲生,若工夫成熟,则固无碍;否则只此求心,...问: 《无量寿经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,有国中天人、国中声闻、国中菩萨,请问这些有什么区别? 大安法师答: 阿...问: 我们在念诵经典之前一般要念诵一些真言,如净口业真言等等可以理解为净化自己身口意三业对吗?可是,安土地真...
据《普陀山志》记载: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、19位皇后和亲王为普陀山赐金、赐田、赐经等。正因为有了唐宋元明清五...
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,很贴切野狐狸的比喻。说有一只野狐狸夜晚进入一户人家的厨房偷吃。厨房食品很丰厚,它吃得很饱...佛陀时代的城东老母是释迦牟尼佛之邻居,佛祖虽是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但却从未与老母说法。一次弟子怪而问佛,佛祖...
小乘五位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天台四教仪]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。如人远行。必遍粮以为路资也。其位有三。一五停心。二别相念。三总相念。若欲出于三界。必以此三种观法而为资粮也。(五停心者。一多贪众生不净观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。别相念总相念者。谓四念处。一观身不净。二观受是苦。三观心无常。四观法无我。若各观察。则名别相念。若总观察。则名总想念。三界者。欲界。色界。无色界也。)二加行位加行位者。其位有四。一暖位。(如木钻火。未
上篇:五怖畏 | 下篇:五事生人中 |
(术语)具名唯识三性观。三性者何?一曰遍计所执性。执在心外之我法性是也。二曰依他起性。种子所生之因缘法是也。...
二种教授教诫相违之法
小乘四门
十六小地狱
四药
四种道理
婆蹉那婆
山形柱杖
十种离欲
无散空
常真
无想天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
人生如苦海,学佛到彼岸

欲修三昧,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

念佛之人,当存即得往生之心
四十八愿中的天人、声闻、菩萨有什么区别
安土地真言和普供养真言有哪些作用

康熙与普陀山结缘的故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