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解深密经五说四种之道理:一观待道理,有为法必因果对待,因生果,果由因生之不变道理也。二作用道理,因缘所生之有为法,必有成办事业之作用也。三证成道理,由现量与比量及圣教量而证明成立之道理也。如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是。四法尔道理,不关如来之出世不出世,本来安住于法界之自尔道理也。此中法尔道理乃总体,其余三道理乃其部分。法尔之一分现于因果之关系,名观待道理,现于事业之上,名作用道理,现于人之理想上,名证成道理。此三者,皆为可知之道理也。第四之法尔中,含此三者,皆有应以佛之无分别智冥契而不可知之道理。因而以五明对之,则观待作用之二道理,为工巧明,医方明,声明之所知,证成道理,乃因明之所知,法尔道理乃内明之所知也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为四十华严经卷四十普贤行愿品所载忏悔文之第一句。凡佛教各宗行忏悔仪式时,必唱诵此忏悔偈文(大一○·八四七上)...(1599~1655)明代僧。吴县(江苏)木渎人,俗姓钟。字蕅益,号八不道人。由于晚居灵峰(浙江杭县)建寺、创社、著...谓为眼识曾受曾了。名为已见。彼有眼识曾受曾了。隐覆如是想忍见乐。言我不见。如是名为见言不见。...(杂语)Brāhmaṇa,婆罗门之略。性灵集三曰:士流是日强占,罗门是岁勇进。...谓先信仰其法,次了解其法,再依其法而修行,最后必能证悟道果。...梵语 dvi-sāhasra-madhyama-loka-dhātu。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。以一须弥山、一日月、四大洲、欲界六天及色界初禅...(术语)一体而具速疾力之三昧也。大日经疏一曰:毗卢遮那,本行菩萨道时,以一体速疾力三昧,供养无量善知识,遍行...有广狭二义,广义乃泛指所有佛教徒,狭义则指僧侣,意谓释门中之徒侣。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(大四○·一四一...(术语)耳根清净之功德数也。...(术语)部行独觉也。...(术语)谓一切有为法其自性本空。非坏灭法然后始空也。仁王经上曰:是法即生即住即灭,即有即空。天台疏中曰:即有...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,理不可易,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、万行起于深信之宅。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,诵持此品以为心首。...佛说雨宝陀罗尼经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今天讲守护六根。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,守护就是不叫它放逸。 先讲五根不要让它染五尘。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,五尘...
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,往往会引发嗔恨的烦恼习气现前,面对瞋恨心你不能去对立,你不能跟他站在对立...
所言深益,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,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。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。钟英宿根固深,智识不开。夜半...学问类: 1、为善最乐,读书便佳。 2、茅鹿门云:人生在世,多行救济事,则彼之感我,中怀倾倒,浸入肝脾。何幸而得...
一、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,但多数人可能不知道,在唐朝的长安城中就曾真实地发生了这样的一...
佛言:见性学道难,尽世修行如毛,见性如角;今之学道者虽多,而发心出世者实少,不过行善事修福田,求来生果报。祖...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1. 问: 什么是佛教? 答: 佛教,广义地说,它是一种宗教,包括它的经典、仪式、习惯、...
安住当下,守一不移,一念不生,灵光独耀。这一十六字,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,基本次第。这一十六字,究竟怎么...
四种道理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道理 | 下篇:道教 |
(术语)十二入之一。耳根也,耳根与声境涉入,故曰入。新译曰耳处。...
我昔所造诸恶业
蕅益智旭
见言不见
罗门
信解行证
中千世界
一体速疾力三昧
释侣
千二百耳功德
部行
即有即空
【大藏经】梵网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雨宝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守护六根

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

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
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

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

妄想起灭不停,正是轮回生死根本
赵朴初老居士《佛教常识答问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