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二法能令作者得自他利】 p0045 瑜伽十三卷二十三页云:又有二法,能令作者得自他利。一、居远离者,心常安定...梵名 Hīnayāna Buddhism。原指部派佛教。西元前后,以救度众生为宗旨之大乘佛教兴起后,大乘佛教徒认为部派佛教仅...(术语)言迷情没在非理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迷没于瞋怒。...又作十六大天。八字文殊仪轨所称之十六大天外护。即以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东南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等天部中之主者,一一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律云,若比丘非时受食食,咽咽堕。非时浆明相出,七日药过七日,亦堕。尽形寿药无因缘服,吉...(术语)正道之教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出兴于世,光阐道教。同下曰:宣布道教,断诸疑网。其后魏寇谦之以为神仙道之名...(一)梵语 vihārapāla。全称毗诃罗波罗。意译次第、护寺。维那之别称。即禅林中,司僧众次第顺序之职称。大唐西域...(术语)寺院之外门也。宋史曰:法驾临山门,黄云覆辇道。凡寺院必有山林。故指寺院之门曰山门,又寺院全体亦曰山门...【十种善巧】 p0110 辩中边论中卷一页云:十善巧者:一、蕴善巧,二、界善巧,三、处善巧,四、缘起善巧,五、处非...【无味受】 p1056 如有味受中说。 二解 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页云:无味受者:诸出世受。 三解 集论一卷四页云:何等无...指诸佛如来法身所居之净土。为天台宗所说四土之一。又作寂光净土、寂光国、寂光土、寂光。佛所住之世界为真如本性,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
【经文】: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。鬼神邪魔耗乱其家恶人横造口舌以相谋害。室家大小内外不和者。当向千眼大悲像...
原文: 学佛之人,一举一动,皆须留心。至于念佛,必须志诚。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,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,切不可令其...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。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。生忍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不起我们、诽谤我们、打骂我们的都能忍。...若能在家孝父母,此即名为胜福田,现世流布大名称,未来福报转无量。(龙树菩萨说法要偈) 一、孝顺父母的意义 父母...
参禅,是以见性契悟涅槃妙心为主,除此皆是助道之法。禅之一字,本是天竺语音,具体应名禅那,翻成汉语意为思维修。...
问: 恳请师父解惑,我理解:此心作观音菩萨,此心是观音菩萨,自心作,自心是,所谓周遍法界,众生千万处念,菩萨...
现在我们做一个总结。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,有四个道次第,这个次第不能错。第一个发心,确认目标。第二个...
净慧长老在佛界可谓德高望重。他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,14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,其经历让人称奇。作为新中...
五事生人中
【三藏法数】
[出辩意经] 谓诸众生能行此五事。则得于人中受生也。一布施谓人常行仁慈。不恡财宝。赈济贫穷。是名布施。二持戒谓人心常念戒。忆持无忘。不作诸恶。是名持戒。三忍辱谓人若遇非理相干。能以情恕。安忍不动。是名忍辱。四精进谓人直心向道。勤行众善。无有懈怠。是名精进。五忠孝谓人秉心端正。事君能致其身。事亲能竭其力。是名忠孝。
上篇:小乘五位 | 下篇:初度五人 |
(书名)二卷,元释云峰集。是书不列正文,仅将论文中紧要之处撮为标题一百五十,设为问答:以畅其旨,故云开蒙也。...
二法能令作者得自他利
小乘佛教
迷没
十六天
四药之时非时
道教
婆罗
山门
十种善巧
无味受
常寂光土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
家中有恶病口舌,当诵大悲神咒

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,否则必着悲魔
法忍和生忍
孝顺父母的方法与果报

调和五事助参禅

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

不要随便发邪愿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