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即指伽蓝。昔印度之须达长者欲购买祇陀太子之园林,以建造精舍。太子戏言若以黄金铺满园地,即售之。长者即依言以象...(杂语)信心含藏一切之功德,故云信藏。华严经一曰:信藏解脱门。...为天台宗所立“莲华三喻”之一。天台宗对于法华经之判释,谓法华经有“本迹二门”之开显;且为阐明法华经之旨意,遂...五种的僧衣,即:有施主衣、无施主衣、往还衣、死人衣、粪扫衣。...(名数)一、毗卢舍那佛,理智完备。二、文殊菩萨,主智门,位于佛之左位。三、普贤菩萨,主理门,位于佛之右位。转...(经名)一卷,唐玄奘译。依大梵王及观世音之请而说此咒。持者不更受恶趣之生。...又称下火。葬仪时,导师秉炬,表示火葬亡者之意。传始于黄檗希运于母溺死时,秉炬夜照,唱偈引导之。敕修百丈清规卷...(942~1017)日本天台宗学僧。惠心流之祖,通称惠心僧都。大和(奈良县)人。登比睿山师事良源,才学早显,颇受赏...谓有一类。实不诵持经律对法。广说乃至。实非证得八解脱者。而欲令他知已实是诵持经律对法等者。因斯而得供养恭敬尊...【二种增上慢者】 p0034 瑜伽九十三卷十二页云:复次略有二种增上慢者。一、于有学增上慢者,二、于无学增上慢...就证得佛位,得不生不灭而常住之果所立之七种名称,即:(一)菩提,谓知觉,亦即智果。(二)涅槃,谓寂灭,亦即断果。...夫满教难思,窥一尘而顿现;圆宗叵测,覩纤毫以齐彰。然用就体分,非无差别之势;事依理显,自有一际之形。其犹病起...楞严经五十阴魔章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
生命是轮回的,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,这在修炼文化较为普遍的古代就更为常见。 苏东坡的前世 苏轼,字...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不久,魔王便起了妨碍佛陀弘法的念头,于是立即前去佛陀所在。 魔王对佛说道:您平日总是显现庄...○本段为《临终备览》之纲领和重点,没时间阅览长篇大论者,读此《临终切要》,既可省时,亦可大大获其临终助念之益...
【善男子。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胄轮。从初发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断。得名菩萨摩诃萨也。超胜一切声闻独觉...
如果你的烦恼轻薄,如果你的善根深厚,如果你的愿力坚固,可以,三个如果,因为你都不需要,你没有那个病,法门是治...
舍这一个字是很难的,不管是善法,或者是什么东西,我们还是很难舍的。对这个世界,你就是贪著于善法,也没办法出三...
中国传统思想讲到,做人处事要谦让。谦,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;让,就是不往前去争取。当然佛法的思想比这个更深刻...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,三世因果,循环不失。一切诸报,皆从业起,一切诸果,皆从因起。假使百千劫,所作业不亡,因缘...
百法五位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显扬圣教论] 百法五位者。谓色法十一。心法有八。心所法五十一。不相应行法二十四。无为法六。总成百法。各有所属。列为五位也。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。色有十一种。即眼耳鼻舌身。色声香味触。及法处所摄一分色。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。是名色位。(法处是意所取之境。具有四分。一心所法。二不相应行。三无为。四无表色。今言法处所摄一分色。正是无表色也。无表色者。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。虽分别明了。而无表对。故云无表。虽无所表。于所缘境执着不忘。故云色也。)二心
上篇:五法 | 下篇:五类说法 |
(术语)法藏以为梵语,译曰默摈。众僧不与之交言语也。智者元照以为汉言,谓梵王于宫前立一坛,天众不如法者则令立...
黄金宅
信藏
华开莲现
五种衲衣
华严三圣
胜幢臂印陀罗尼经
下炬
源信
恶欲
二种增上慢者
七常住果
【大藏经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
苏东坡的前世后身
断欲精进魔生恼
慧律法师《临终切要》

菩萨一发菩提心顿断五欲

正确认识一句佛号念到底的意义

「舍」这个字是很难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