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二我见】 人我、法我,称为二我;此二种妄见,称二我见。一切凡夫不悟人身乃五蕴假和合,强立主宰,计我为人,即...(名数)弥勒下生经,弥勒来时经,弥勒下生成佛经,弥勒大成佛经。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,弥勒下生成佛经(此与上...【触境】 又作触处,五境之一,是身根所对之境,为身识所缘的对象。《百法纂释》曰:‘触尘者,亦四大所造,乃色尘...【五事三性分别】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:问:如是五事,几善?几不善?几无记?答:相及分别、通三种。名、...【匮】 p1296 瑜伽八卷六页云:能令受用无有厌足,故名为匮。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:又既生已;由老死等,令...【等起善】 p1119 俱舍论十三卷十五页云:等起善者:谓身语业、不相应行。以是自性及相应善所等起故。如良药汁所引...(术语)入密门登坛灌顶,即受金刚乘之名号。秘藏记钞五谓诸教皆谈假人实法,故于随他门报化二身现人体,若于法身自...素,本之义;预先备办之道具,称为素具。大日经疏卷四(大三九·六二四中):“思惟众缘支分,皆令素具,勿得临事缺...三密,指身密、语密、意密。三密之作用遍于法界,赅通宇宙万有,故称三密用大。即众生之三业相应于佛之三密,无隔无...【现量】 因明用语的三量之一,心识三量之一。量,为尺度之意,指知识来源、认识形式,及判断知识真伪的标准。现量...【七断灭论】 p0060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二十一页云:七断灭论者:一、作是念:此我、有色,麁四大种所造为性。死...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
圆顿大法,尘劫难闻,得与胜会,确是多生善根深厚,切勿作容易想。 每见多人于殊胜事,种种障难,或俗累,或病苦,...3月2日,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,借此机会,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,采访了前来参加...有一次,有人问隆波田禅师,怎么解释苦。隆波田禅师拿了一个东西放到手中,紧握拳头,接着,翻手,手心向下,然后松...修行就像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宿生恶习作拉锯战,自觉力、省察力稍一薄弱,道心就退转了。好...
佛陀在世的时候,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,这个比丘尼是在整个尼僧团当中,是第一个证得阿罗汉的比丘尼。莲华色...
我有个发小,非常有智慧,隔着二十年,我依然记得她那句话,她说:不必占有,看看就好! 那时,我们都是刚刚毕业的...
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。那么,这个线索从哪里检索呢?我们知道,佛教经典的形成是在佛陀入灭后,由身后及...
如果你舍了佛、法、僧三宝,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、能够救度一切众生的天魔外道,能有吗?恐怕没有。 有很多人在...
四种白法
【三藏法数】
[出用思惟梵天所问经论] 谓修菩萨行者。当习一切白净善法。远离四趣诸恶之黑法也。(四趣者。修罗趣。饿鬼趣。畜生趣。地狱趣也。)一欲白法谓修菩萨行者。闻佛正教。理趣深远。心生乐欲而不暂舍。故名欲白法。二行白法谓修菩萨行者。勤行六度之行。唯在利益世间一切众生。而不求于自身果报。故名行白法。(六度者。一布施。二持戒。三忍辱。四精进。五禅定。六智慧也。)三满足功德白法谓修菩萨行者。精进勇猛。遍修众行。令诸功德圆满具足。故名满足功德白法。四证白法谓修菩萨
上篇:四种念佛 | 下篇:四事先苦后乐 |
亦名:乞戒、乞比丘戒 行事钞·受戒缘集篇:“正明乞戒。(一、 置衣安慰)彼教授师将衣钵付戒师已。为正衣服,安慰...
二我见
弥勒六部经
触境
五事三性分别
匮
等起善
金刚名号
素具
三密用大
现量
七断灭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
诸佛境界,实是吾人各具境界
悲智等运 严土利生——惟贤法师谈「人间佛教」思想
苦从何来
逆水行舟不进则退

持戒的金刚种子,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

世间好物其实不必占有

【推荐】戒律中对僧人从事占卜算命的观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