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肉体死亡后,灵魂从肉体分离,而继续存在,能予人灾害、疾病与恐怖;此多由人类之想像所建立之物怪。若行加持祈祷,...顶生,梵名 Mūrdhagata,音译文陀竭,略称顶;梵名又作 Māndhātr, Mandhātr, Māndhāta,音译曼驮多、摩陀多,...(术语)Kāya,译曰身。名义集六曰:梵有四名:一伽耶,二设利罗,三弟诃,四应伽,此云积集。【又】Gaya,译曰象...【逆观缘起】 p0928 瑜伽九十三卷六页云:复次世尊在昔为菩萨时,弃前所得诸世俗道、及世诸师;处菩提座,为欲...天台大师智顗于解释诸经时,皆立五重玄义,即:释名、辨体、明宗、论用、判教(判教相)等五重,故解释法华经亦立有...【烦恼上品相】 p1193 瑜伽八卷四页云:云何烦恼上品相?谓猛利相、及尤重相。此相略有六种。一、由犯故,二、由生...(书名)具名大乘止观法门,四卷,陈南岳慧思,说其心要,立五门:一止观依止,二止观境界,三止观体状,四止观断得...三位极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。大小乘各有异说,小乘以分析之极为极微,至于极微,则无可分上下左右方角等部分,称为极...(一)位于洪州(江西南昌),为安世高于后汉灵帝建宁三年(170)所建。唐宣宗时,黄檗希运入此寺举扬禅风,四方来集...凡能直接产生结果之内在原因,称为内因;能间接助长结果形成之外在原因,称为外缘。故内因外缘又称作亲因疏缘。如欲...【于作意无倒】 p0748 辩中边论下卷八页云:于作意无倒者:颂曰:于作意无倒,知彼言熏习。言作意彼依,现似二...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婆伽婆,在王舍城灵鹫山中,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,其名曰:慧命阿若憍陈如、慧命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佛陀出世之前,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,他们也都发心很圆满,出家求出生死。也就是说,他们也知道生死的痛苦,他们的生...净土三资粮为:信、愿、行。即是信仰、发愿、修行。 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,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。资...
临命终时,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,无论是三十岁,或八十岁,总是活这一生最老又最累那天,所以只能...
释尊在世时,有一名弟子对于信施供养的衣服,才穿了两三天,就任其污秽破损;吃饭的时候,碗中的米粒还未吃完,他人...
问: 请问法师,弟子二十多年前请的一尊白衣滴水观音,小指尖在多年前折失,该怎么办呢?继续供养算不敬吗?还是需...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,学者凡有所问,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,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会。 有一次...
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,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! 修行人的通病:世人谈及生死,鲜不悚虑;往...
稽首皈依苏悉帝。头面顶礼七俱胝。 我今称赞大准提。惟愿慈悲垂加护。 南无飒哆喃 nā m s duō nn 三藐三菩陀 sā...
四山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别译杂阿含经] 佛在给孤独园。语波斯匿王云。有大石山。上连于天。下连于地。从东方来。所历之处。卉木丛林。有生之类。悉皆摧碎。南西北方。亦复如是。以此四山。喻众生老病死衰之四相也。(梵语波斯匿。华言胜军。)一老山谓人之老迈。形色枯悴。精神昏昧。发白面皱。逮将不久。则彼少年端美之相。悉皆变坏。如彼大山来时。摧损于物。不可免者。故经言老山。能坏一切壮年盛色也。二病山谓人之四大不调。或寒或热。生种种病。能使身力疲败。精神减损。如彼大山来时。损一切
上篇:四不可得 | 下篇:四种死 |
盛经之箱,引伸为通达经典之人。释氏要览卷中(大五四·二九三上):“经笥、法将,并五印度学人,称奘法师。”大唐...
物怪
顶生王
伽耶
逆观缘起
法华五重玄义
烦恼上品相
止观法门
极微分不分
大安寺
内因外缘
于作意无倒
【大藏经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

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
往生净土三资粮

无论如何也要选「往生净土」

当思来处不易

佛像缺损还能继续供养吗
并不缺少佛性

眼前活计放不下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