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位极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。大小乘各有异说,小乘以分析之极为极微,至于极微,则无可分上下左右方角等部分,称为极微无方分。若更欲分析之,则唯以意识之观慧,于一极微中分别有能造之四大,与所造之色香等而已;然如此分析之色香等仅为想像,而非实体之极微,即非事实可分离者。大乘原不立实体之极微,其极微为以观慧分析粗色之意识想像,故得分析无限,然于某程度而不止之,则与虚空相似,不能视之为物质,故于色想之极限,立极微之名,而以为分析之极。[顺正理论卷三十二、成唯识论卷二] p548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小乘禅、出世间禅、出世间上上禅。如五停心观、四念处观、八背舍、十一切处等,皆属小乘禅;若修次第三观,先从假入...【重欲邪行】 p0869 瑜伽六十卷二页云:复次行不应行中,若母、母亲,委信他妻,或住禁戒,或苾刍尼,或勤策女...(天名)梵语曰泥缚多Devarā,为梵天,帝释等一切天众之总称。无量寿经下曰:如是众恶,天神记识。...比喻诸法之无常与变转。诸法为因缘和合所成,非恒常而不变者,犹如虚而不实,瞬间消失之水上泡。[维摩经观众生品]...【诸行流转过患相】 p1354 瑜伽八十五卷十七页云:若于过去,及于现在,不调不伏,同分而死;复于未来,取生等苦,...梵语叫做菩提分,即顺于觉的支分,有三十七法,亦即三十七科的道品。...(术语)同于贪欲。于所愿无厌足之烦恼也。维摩经观众生品曰:身孰为本,欲贪为本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诸苦所因,贪欲...【不取其相】 p0329 瑜伽二十三卷三页云:云何于眼所识色中不取其相?言取相者,谓于眼识所行色中,由眼识故;取所...梵语 bhāvanā-mārga。数数修习道之意。又作有学道。三道之一。(一)于小乘中,修道乃于见道位时,起无漏智,初证...亦名:覆疮衣过量戒制意 行宗记释云:“制意、犯缘,并同上(过量尼师坛戒)。”(戒疏记卷一五·八六·一六)(请...又作三福业事、三性福业事。(一)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二载,指:(一)施福业,谓修行之人若遇贫穷者来乞时,须食与食、须...卷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无漏大阿罗汉,佛子住持,善超诸有,能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俱,比丘五百及诸菩萨。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将来之世,当有比...
原文: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:以诸众生沉迷自性,甘受轮回,旷劫至今,曾无省励,故示苦乐两土,爰开折摄二门,...大历二年,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居住在衡州云峰寺,勤修不懈。 有一天,他在斋堂粥钵中,看见五色祥云,云内显现山寺,...
关于咒的发音,无论你念得多么准,都是汉字发音,都不是梵文的元音发音,所以,不要特别执着,只要念着感觉不错,能...很多人对于佛教徒出家离欲十分不理解,而且认为佛教对于父母不敬,现在的社会对于孝的概念也逐渐在淡薄。那么佛教徒...
这口称佛号,告诉他(下品下生者)要至心去念,令这个佛声不间断,就是十念念佛不间断。这个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...
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正确的义利观,就会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企业也是如此。如果一个企业的成员能有正确的荣辱观,尊道贵...
明学长老92岁,而体型瘦削,风范淡定。2012年5月19日到20日,两天里几次见到老和尚,或讲话,或洒净,或主法,乃至...第一:可以往生净土 第二:可以消灾避难 第三:现获大功德 第四:若有愿求 如官位、财富等都可以满愿 若欲渡海,欲...
极微分不分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极微 | 下篇:极爱一子地 |
【病怖】 p0938 集异门论四卷十六页云:病怖者:云何病?答:头痛等。广说如法蕴论。是谓病。云何怖?答:如有...
三种禅
重欲邪行
天神
水上泡
诸行流转过患相
觉分
欲贪
不取其相
修道
过量覆疮衣戒制意
三福业
【大藏经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当来变经

以折摄二门令起厌欣
法照大师得文殊菩萨开示念佛法门

不要执著咒语的发音
佛讲父母恩德

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

企业的保富之道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