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于法得灭应作四句】 p0752 俱舍论一卷四页云:于法得灭,应作四句。或于诸法,唯得择灭。谓诸有漏过现生法。...(饮食)禅林之语。茶之为细末者,所谓末茶是也。见象器笺十七。...全一卷。后秦鸠摩罗什(或谓竺法护)译。又称清净毗奈耶方广经、清净毗尼经、毗尼方广经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。本...梵语 drstāntika。又称譬喻论师、譬喻部师、譬喻者。指经量部之本师鸠摩逻多(梵 Kumāralāta)及其继承者。据成...(术语)一经之序分分为证信序与发起序。而证信序者,共通其经以外之余经,故云通序,发起序者,特局于其一经,故称...八大地狱之一,又名无间地狱,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,也是造极重罪的人死后所堕落的地方。...(杂语)殊妙之眼根。唐华严经一曰:妙眼能知此方便。...彭际清,名绍升,字允初,号尺木,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,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。他生于江苏长洲县(今苏州)一个典...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。分段生死是凡夫们于三界内肉体上的生死;变易生死是菩萨们于三界外精神上心念生灭的生死。见二...【舐若时吃缚】 此云能尝,能除饥渴故。瑜伽云:能除饥渴羸瘦,数发言论,表彰呼召,故名为舌,是能尝义。楞严...(杂名)愚痴之人。续谷响集七曰:痴人前不可说梦,达人前不可言命。宋人就月录,以为陶渊明之言,不知何据(丹铅录...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,穷理尽性之格言,菩萨成佛之弘轨也。轨不弘,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;性不尽,则物...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是时世尊思惟观察。愍未来诸众生故。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。即说咒曰。 南谟飒...净土十疑论序 宋、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娑婆,秽土也;极乐,净土也。娑婆之寿有量;彼土...
【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。如来世尊。无上大智。何意不说。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。佛告坚净信。汝莫生高下想。】...
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。如《佛性论》所说,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,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...放焰口是佛教寺庙中经常举行的佛事活动,全称是瑜伽焰口施食仪。焰口是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,因他口吐火焰,故意译为...
如今,化太岁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。 在寺院里,也会随顺众生的愿望,在法会中供养摩利支天菩萨,来祈...
【我教比丘循方乞食,令其舍贪,成菩提道;诸比丘等,不自熟食,寄于残生,旅泊三界,示一往还,去已无返。】 我教...问: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,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,倍有惭愧。有三个问题想请 师父指正。 一、因在汉地文化中,儒、...(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) 今天要与诸位讲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;在未讲经之前先悬谈一下本经大意;也就是说要讲一部经...
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,不能谈转世,否则风险很大。一些禅宗开悟了的人不求生净土,转世后,或者成为大文豪...
四加行
【三藏法数】
[亦名四善根出X玄记] 此四通言加行者。谓此行人欲求见道。革凡成圣。遂起暖等四心。修四谛观。以定资慧。加功用行。故名四加行。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。(四谛者。苦谛。集谛。灭谛。道谛也。)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。谓如人以木钻火。火虽未出。先得暖相。譬此加行位中。以智慧火。烧烦恼薪。虽未得无漏之智。已得智火之前相。故名暖加行。(无漏者。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。)二顶加行顶者。谓观行转明。在暖之上。如登山顶。观瞩四方。悉皆明了。故名顶加行。(观瞩四方者。谓观四谛
上篇:四种变易 | 下篇:灭尽定与地想定四义不同 |
梵名 Pratyutpanna-buddha-sammukhāvasthita-samādhi-sūtra。凡三卷。又作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。收于大正藏第...
于法得灭应作四句
茶末
清净毗尼方广经
譬喻师
通别二序
阿鼻地狱
妙眼
彭际清(1740—1796)
二种生死
舐若时吃缚
痴人
【大藏经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净土十疑论

地藏菩萨早就可以成佛,为什么永远示现菩萨相

如何获得佛法正见
放焰口的由来

【推荐】化太岁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

寄于残生,旅泊三界
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
道源法师《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