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子题:十方佛土唯有一乘、护戒如命如浮囊、心业力结成种子目为戒体、行人域心之处、期生弥陀净土、圆宗三聚即是上品...谓此世界住于香水海中莲华之上,种种妙宝庄严,含藏一切世界,深广而无穷尽。据新华严经卷八华藏世界品载,华藏庄严...(术语)彼此相隔,次第不和会融会也。常对于圆融之文字而言。玄义一下曰:五阴实法,隔历是世界。四念处四曰:别则...(名数)于上之九祖加道邃为十祖。是为荆溪尊者之弟子,日本传教大师之师,日本天台宗列之为祖。...为形状似栀子之树木。密教中,修祈雨之法时,以此木为护摩木。[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] p4180...为我国自古相传用以表示音律高低之法。梵呗音谱所用之十二音律之音阶亦由此而成(示图于后)。五音中以宫调最低,依...1、对五欲的贪爱。 2、欲界众生的贪爱。...即密教修法中,行护摩之时,加持芥子而散于十方,以为降魔结界之用。真言行者行此芥子加行时,观想打开十方法界塔婆...(一)北朝北魏僧。绛州(山西)人,俗姓杨。生卒年不详。幼出家,日诵数千言。曾住麦积山石室(甘肃天水东南),着百...1、净土和秽土。净土是诸佛清净的国土;秽土是众生污秽的国土。 2、报土和化土。报土是诸佛报身所住的国土;化...又作如来行、不次第行、圆五行。天台宗主张,一心之中具足五行之功德,称为一心五行。五行,指圣行、梵行、婴儿行、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毗尼日用切要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
委骸回视积如山,别泪翻成四海澜。 世界到头终有坏,人生弹指有何欢? 成男作女经千遍,戴角披毛历万端。 不向此身...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:在一个深山里面,有七个人志同道合,发愿修行,他们认为人生险恶,人在世间几十年时间,生命不...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、快乐、成功,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,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。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,...
湛湛青天不可欺,未曾起意神先知。若问天神得知人们心念之后,又将怎样?答曰:天道福善而祸淫。行善以积阴德为最善...
佛在《法句经》里说:不观他人过,不观作不作,但观自身行,作也与未作。在《四分比丘尼戒本》七佛略教诫中,拘留孙...很多人的紧张不安,多半是庸人自扰、自寻烦恼。凡是心不安的时候,应该先去了解心为什么不安?找到原因后,便会发现...
【云何贼人,假我衣服,裨贩如来,造种种业,皆言佛法,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。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。】 ...一天,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,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,一个个威仪具足,神态安详。弟子们...
灭尽定与地想定四义不同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宗镜录] 灭尽定者。谓受想心灭。出入息尽。身证此定。能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。无想定者。谓能于定中心想不起。如冰鱼蛰虫。不能断惑证入圣果。故此二定有四种胜劣之义也。(见思即见思二惑也。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。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。)一约得人异谓罗汉圣人。由受想心灭。而证灭尽之定。外道凡夫。由妄计无想以为至道。而证无想之定。此之二定有世间出世间之不同。故云约得人异也。(受想者。受谓领受。想谓想像。即五阴中之二也。)二祈愿异谓入灭
上篇:四加行 | 下篇:四种僧 |
【色界中有三胜生】 p0572 瑜伽九卷十一页云:又色界中有三种胜生。一者、异生无想天生,二者、有想天生,三者...
戒体指归大乘行人究竟域心之处
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
隔历
十祖
乌图末罗树
五音七声
欲爱
芥子加持
慧涉
二土
一心五行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
因为我们的愚痴,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
修行就是先苦后甘
修心要从八方面进行努力

见美色不动心者必获福

不观他人过,但观自身行
圣严法师:心里不安的原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