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梵语 parinirvāna。又作般涅槃。指熄灭或吹熄之状态。当烦恼火烧尽后,即至于智慧完成而臻于觉悟之境,故佛教以达...【于恶声等不护雪戒】 p0752 瑜伽四十一卷九页云:若诸菩萨,安住菩萨净戒律仪;于自能发不信重言,所谓恶声、...(杂语)同所习者。维摩经菩萨品曰:乐近同学。,什曰:我学大乘,彼亦如是,是名同学。...(仪式)茶与汤也。凡禅家之法,每日于佛前祖前灵前供茶汤为恒例。又新住持晋山时等,有点茶点汤之礼。先点茶后点汤...又作净法界。佛所证之真体。清净者,真如之体,离一切烦恼之垢染;法界者,一切世间、出世间功德之所依。据佛地经论...(术语)胎藏界曼荼罗之异名。自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罗也。...全一卷。唐代义净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册。本经系佛陀于舍卫城为胜光王(波斯匿王)所说之譬喻。谓往昔有一人,于旷野...(术语)能通其事而无碍如利刃也。法华经序品曰:虽读诵诸经而不通利。同化城喻品曰:诸根通利。...(佛名)谓妙云相佛也。...敬安,字寄禅,别号八指头陀,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僧。清咸丰元年(1851)生于湖南湘潭县,俗姓黄,世居湘潭石潭村...观境自在和作用自在。观境自在是菩萨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,一切法圆通无碍;作用自在是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,则...《瑜伽菩萨戒本》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,已受菩萨所受净戒,应自数数专谛思惟:此是菩萨正所应...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五百大德声闻:舍利弗、大目揵...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...
到了老了,你看人的一生,你想想,是毫无意义的。几岁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了解,前三年离不开母亲,自己生活不能料理,...
《大智度论》里面有一位国王,是个虔诚的优婆塞,也有修行功夫。 他问佛陀:我常需要处理政务,有时甚至不得不领兵...
一、信生必有死。(普天之下。从古至今。曾无一人逃得。) 二、信人命无常。(出息虽存。入息难保。一息不来。即为...人不可能是孤立的,一定跟其它的许多人有关系,不能天真地想进就进,也不可能任意地想退就退。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不...
佛陀施设教法,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,好比我们今天要过河,河的彼岸是我们的目标,但是我们要到达彼岸一定要假借...紫柏大师问僧海州:你念佛常有间断吗? 合眼睡时便忘了。海州回答说。 合眼就忘了吗?!大师震威一喝,说: 这样念...问: 老年行者上老下少,尘缘基本已了,安心念佛,切愿往生为人生皆大欢喜,那么随着佛法的兴盛,现在很多中青年学...
问: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,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? 大安法师答: 在家人以持戒念佛为重,居尘学道要发大心。因为现在...
四种僧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十轮经] 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。其德尊高。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行自在。是名胜义僧。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。被服袈裟。成就出家威仪。能持佛之禁戒。是名世俗僧。三痖羊僧谓愚痴鲁钝。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。及于微小之罪。不能发露忏悔。是名痖羊僧。(根本等罪。即杀盗淫妄也。)四无惭愧僧谓若有人投佛出家。得家已。于所受持佛之禁戒。一切毁犯。无惭无愧。不畏后世苦果。是名无惭愧僧。
上篇:灭尽定与地想定四义不同 | 下篇:四种业报 |
(名数)一、自摄,以自力而自摄取也。二、他摄,以他力为他所摄也。略论曰:一切万法,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。...
般泥洹
于恶声等不护雪戒
同学
茶汤
清净法界
大悲曼荼罗
譬喻经
通利
妙云大士
敬安(1851—1912)
二种自在
【大藏经】瑜伽菩萨戒本
【大藏经】禅秘要法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

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

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「向西定势」

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
圣严法师:识人识己识进退

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、圆顿
紫柏大师的念佛方法
在家的净业修行人,应把握哪种心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