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安,字寄禅,别号八指头陀,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僧。清咸丰元年(1851)生于湖南湘潭县,俗姓黄,世居湘潭石潭村,以农为业。幼时父母先后去世,贫无所依,为邻村农家牧牛,暇时始入乡塾读书。同治七年(1868),一天,牧牛时,忽见篱间盛开的白桃花为风雨所摧落,不觉放声大哭,遂投湘阴法华寺,从东林出家。同年冬到南岳祝圣寺,从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后,即上衡州岐山仁瑞寺参恒志禅师(1811—1875),并在这里充当苦行僧职。随众坐禅之余,时闻恒志说法,于佛学稍知门径。这时,寺中有精一上座喜吟诗,敬安认为那是世谛文字,非衲子的本分,曾加以讥笑。过了两年,他到岳阳访问舅父,游览岳阳楼,有人分韵赋诗,他纵目四顾,水天一色,不觉吟了一句“洞庭波送一僧来”。诗人郭菊荪说他“语有神助”,因此劝他学诗,并授他唐诗三百篇(敬安《冷香塔自序铭》)。
清光绪元年(1875),二十五岁时,他离开湖南,先到禅宗著名道场镇江金山寺,从大定和尚(1824— 1906)参禅。不久行脚江南,漫游杭州、宁波等地,遍参江浙名宿。至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礼拜,燃了二指供佛,因号八指头陀。其后历游天童、天台、雪窦诸古刹。他爱好吴越山水,行脚参禅之外还热爱作诗。他初到杭州时(1876)即以“杭州”为题吟了一诗:“欲把杭州当橘州,闲身到处便勾留。此生不作还乡计,饱看湖山到白头!”音律格调已相当成熟。光绪七年(1881),他最初的诗稿《嚼梅吟》在宁波刊行,使他开始在当时诗坛上占有一席地位。
光绪十年(1884),他自江浙回到湖南,先后住持过衡阳罗汉寺,南岳上封寺、大善寺,宁乡沩山密印寺,湘阴神鼎寺,长沙上林寺诸大名刹。其间从岳麓山麓山寺笠云芳圃(著有《听香禅室诗集》)得法。沩山是沩仰宗的发源地,他住持以后,立志复兴,不到几年,规模已很可观。这个时期他常和邓白香、王闿运、叶德辉、陈伯严、吴雁舟诸名士往来,诗学的造诣日深。同时又加入湖南名士王闿运等创立的碧湖诗社,和各地名流唱酬投赠,于是诗名更噪于海内。光绪十四年(1888),三十八岁,《八指头陀诗集》十卷出版,自述出家行脚及学诗经过附于卷后。前五卷由陈伯严校刊。后五卷由叶德辉续刻,并作序说:“其诗宗法六朝,卑者亦似中晚唐人之作。中年以后,所交多海内闻人,诗格骀宕,不主故常,駸駸乎有与邓(白香)王(湘绮)犄角之意。湘中固多诗僧,以予所知,未有胜于寄师者也。”
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五十二岁。东南名刹宁波天童寺方丈虚席,幻人首座率领两序班首代表前往长沙礼请。他即辞上林寺法席至天童寺为住持。天童寺自明末密云禅师(1566—1642)重兴以来,规模宏大,俨然为十方丛林模范。清末住持乏人,渐趋寥落。自敬安继席以后,前后十年,任贤用能,百废俱举,夏讲冬禅,宗风大振。他认为佛法衰微,由于僧众人材缺乏。当时杭州白衣寺住持松风计划在杭州开设僧学堂,他首先赞同并赴杭州协助,后因松风为哑羊僧谋害殉教,未见成功。敬安曾作《杭州白衣寺松风和尚哀词》悼之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宁波僧教育会成立,他被推为会长,首先在宁波创办僧众小学和民众小学,致力佛教教育事业。
辛亥革命,国体改变。1912年全国各省佛教徒于上海留云寺召开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,公推敬安为首任会长,并设本部于上海静安寺,设机关部于北京法源寺。这是中国各地佛教徒最初的联合组织。当时各地有攘夺僧产销毁佛像的情形,僧众无法应付,纷纷报告佛教总会。敬安鉴于当时情况非常严重,思欲加以根本挽救,于是在这一年十一月一日到达北京,和他的嗣法弟子道阶前往内务部会见礼俗司长杜关,根据约法要求政府下令禁止各地侵夺寺产。但谈话未获结果,他即愤而辞出。十二月二日夜圆寂于北京法源寺。世寿六十二,僧腊四十五。法徒道阶等奉龛南归,葬于天童寺前青龙岗冷香塔苑。
敬安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诗僧。光绪十年(1884),他在宁波延庆寺卧病,听到法军侵犯台湾、清军败于鸡笼(即今基隆)的消息,激起爱国的热情,以致失眠。他由于精神郁结,竟发热病。曾写了许多诗以见志,自言爱国之心与大慧杲同,但道德文采不及而已。光绪末年,江浙各省学堂有提取僧产助学之议,杭州的僧界情急,便冒用他的名义领衔,联合浙江三十五寺请外国僧人入内保护,以相抵制。报纸宣传,引起中外的注意。他听到这个消息,认为是辱国辱教的举动,立即致函当局,表明态度,并力请严行拒绝。于是清廷乃命各地自办僧学,以杜绝外国势力之侵入。我国之有僧学开始于此(《冷香塔自序铭》)。
敬安的诗是经过刻苦思索而成的,读来使人感到隽永有味。他所写的各体诗都有佳句,自成风格。意境和格调都非常优美。他的著作,现在流传有《八指头陀诗集》十卷、《续集》八卷、《文集》二卷、《语录》二卷。
(林子青)
佛教词典 > 中国佛教 > 正文
【身语随顺现行】 p0679 杂集论八卷八页云:云何身语随顺现行?由能随顺涅槃得故。谓能随顺得涅槃得;能引圣道...(术语)大日经疏三曰:经云:世尊一切支分皆悉出现如来之身者。前现庄严藏时,普门一一之身,各遍十方,随缘应物,...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十一,即观想大势至菩萨身相的观法。...【非熟】 p0711 大毗婆沙论十九卷十七页云:问:若异类而熟,名异熟果者;何故恶趣名非熟耶?答:彼亦异熟。然...【无记】 一切法的性质可分为善、不善、非善非不善三种。非善非不善法,因其不能记为善,不能记为恶,故称无记。对...【梵轮】 p1032 如沙门性异名中说。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二卷一页云:如大四十法门经说:有二十善品,二十不善...【心法】 p0348 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:心法云何?谓一处。...(杂语)亡魂所住之世界也。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:一切冥官冥道僧尼灵界。...戒本疏·四波罗夷法:“问:‘如十轮经,杀辟支佛,不同罗汉者?’答:‘以声闻人,因声入道,一、能说法,二、能现...(一)指为妨害释尊弘教所做之诽谤事迹。最有名者为提婆达多,彼原系佛陀之堂弟,后出家为佛弟子;至晚年,欲排挤佛而...(譬喻)忧之深譬如海。智度论二曰:心没忧海,不能自出。...(龙藏本)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,与大苾刍众,而为说法。时舍利弗、大目乾连,前诣佛所,五体投地,礼佛足已,...雨宝陀罗尼...很多朋友问我,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。 这确实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,一个人剃掉头发,卸下一切妖娆装扮,甘愿...
信乐永离女身愿: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其有女人闻我名字,欢喜信乐,发菩提心,厌恶女身。寿终之后...问: 请问业是因缘生吗?本性是空吗? 大安法师答: 业是怎么来的?一般讲三障愿消三障诸烦恼,惑业苦。由于我们有...
当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、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,佛给法下了个定义就是:轨生物解,任持自性。依着法就像走轨...前几天写了日记《随顺世缘除烦恼》,讲了放下我执,精进努力,我们就能走出烦恼的深渊。只要我们秉着佛教教导我们生...
有一次我应邀去一位女士家里做客,那位女士买的房子位于北京的郊区,那次做客经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,那是一间非常洁...
总结我的前半段人生,从大学毕业开始,我的前半段人生好像就是在为房子而努力。 单位分得一套房子后,我和先生结婚...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如佛陀,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,今天,这么多人还在朝拜他仿效他学习他。 许多时候,身教胜于言...
敬安(1851—1912)
【中国佛教】
上篇:杨文会(1837—1911) | 下篇:丛林 |
【王不顾善法】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四页云:云何名王不顾善法?谓有国王、不信他世;亦不晓悟。由于他世不信不悟;...
身语随顺现行
支分生曼荼罗
势至观
非熟
无记
梵轮
心法
灵界
杀辟支佛罪不同罗汉
谤佛
忧海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月光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雨宝陀罗尼
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

【推荐】永离女身的两种捷径
业是怎么来的

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,看一切就无挂碍
随顺世缘少烦恼

不要留你的恶业过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