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名数)佛菩萨慈悲喜舍之四德也。与乐之心为慈,拔苦之心为悲,喜众生离苦获乐之心曰喜,于一切众生舍恳亲之念而平...(流派)二十外道之一。出外道小乘涅槃论。...(名数)常略云十乘观。...梵语 prthivī-parpataka。又作地薄饼、地皮饼、地皮、地味、地肥。指劫初之际,自然生于地上之薄饼。据俱舍论卷十...(人名)或曰青莲华尼,或曰郁钵罗华比丘尼,或曰嗢罗苾刍尼,或曰华色比丘尼,或曰莲华色尼,或曰莲华色女,或曰莲...(术语)Dravya,胜论所立六句义中第一句义之别名。旧译曰物,新译曰实。百论疏上中曰:俱舍论云:地腊脾,此云物也...密教之真言有各种类别,若以形式分别之,则可约为三种,即多字、一字、无字。(一)多字者,亦谓长句,如佛顶陀罗尼之...识无边处,梵名 Vijānānantyāyatana,巴利名 Viānacāyatana。为四无色界之第二。又作识无边处、无边识处、识无...(经名)有二:一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称。一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,唐宝思惟译。此二为同本,校量数...缘起因分之普贤境界,系因人(即因位之修行者)所知所了之分际,故可言说,称为因分可说。盖佛陀证悟之性海,乃诸佛...略称“佛向上”。谓成佛虽为修行之理想,然真正之修行并不执著于此,而应超越此一境界。此语出自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,穷理尽性之格言,菩萨成佛之弘轨也。轨不弘,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;性不尽,则物...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,贤圣以之冲默;玄旨非言不传,释迦所以致教。是以如来出世,大教有三:约...
三十年前,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,那时,洗碗可不是件惬意的工作。在结夏安居时,所有比丘都回到了寺院,有时甚至有逾...三灾有「大三灾」,指水、火、风之灾,以及「小三灾」,即饥馑、疾疫、刀兵之灾; 八难就是王难、贼难、火难、水难...
唯心净土、自性弥陀,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,也是一个包容了事的理,但是往往被我们二元世界的凡夫给理解偏了。 ...甲、示伦常大教 ● 尽性学佛,方能尽伦学孔。尽伦学孔,方能尽性学佛。试观古今之大忠大孝,与夫发挥儒教圣贤心法者...问: 师父好!前面几个月,心情都很平静,诸事比较顺利。最近,又开始烦躁。今天还和家人大吵了一架。我真的是忍不...
中国传统哲学中,最讲究顺应,天、地、商、业,则代表为人处世、修身养性中都需顺应的道。 顺应天的刚健,因而勤奋...
我们在这个时代,真的要非常有正气地、有根据地把这个轮回和因果的真理展示出来,以拯救世间人为心愿哪。因为世间人...大悲咒,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、无上菩提心,以及济世度人、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。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合着正等正觉的...
四摄利益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大集经] 一佛摄利益谓佛摄持众生。令其常得亲近诸佛。诸魔不得其便。故名佛摄利益。二天摄利益谓诸天摄持众生。于说法之处。常乐听受。不为他缘所害。故名天摄利益。三福摄利益谓福德庄严于身。有诸相好。庄严于口。凡所演说。众生乐闻。庄严种姓。令生尊贵。故名福摄利益。四智摄利益谓以智慧知众生根性。随宜说法。知众生病苦。随病施药。得大神通。游诸佛土。了了通达法界之理。是名智摄利益。
上篇:四悉檀 | 下篇:涅槃四种大乐 |
(地名)此是长者名也。此翻美音。由过去世作狗子时,以声吠请辟支佛至家供食,故生生中报得好音。是长者身长三尺。...
四无量
苦行论师
十法乘成观
地饼
莲华女
地腊脾
真言三字
识无边处天
校量数珠功德经
因分可说
佛向上事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长阿含经

正念让我们真正地活着
三灾八难

唯心之理和现前之事
印光大师嘉言录--谕在家善信
婚姻过得很痛苦该怎么办

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