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杂语)多大而不可计量也。又数目之名。摄大乘论释八曰:不可以譬类得知为无量。胜鬘经宝窟中本曰:无量义者,犹是...(经名)说佛六年苦行之宿因缘者。摄于佛说兴起行经下。...指地方志书。在正法念处经卷六十八、华严经菩萨住处品、大悲经持正法品、大孔雀咒王经卷中、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...(术语)莲华部之弟子也。胎藏界三部之一,金刚界五部之一。...(譬喻)大地为墨,以书文字之谓也。显其量之多也。吽字义曰:地墨四身,山毫三密。...乃慈氏菩萨仪轨(善无畏译)卷上所揭示者,即:(一)真如性一体之义,所谓无生无灭,无来无去,非一非异,离言离相,...(一)巴利语 viāna。为心识之主体,即指心。杂阿含经卷三十九(大二·二八六中):“尔时,波旬而说偈言:‘上下及...全称缘起因门六义法。略称因门六义。谓于诸法缘起上,作为“因”之法具有六义。此说原为华严宗二祖智俨所倡,后由门...(一)佛之印契。 (二)雕小形之佛像,而印于纸上,称为佛印。一般印一寺之本尊于纸片上,分赠参拜者,或印于祈祷文及...【远离圆满】 p1257 瑜伽三十卷八页云:云何远离圆满?谓有二种。一、身远离,二、心远离。身远离者:谓不与在家及...(名数)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数也。大爱道比丘尼经上曰:佛告比丘尼裘昙弥:汝行十戒如法,则有大戒,名具足,真谛行之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
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,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。但是现实之中,却有不少好人无好报,恶人活逍遥的情况出...问: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? 大安法师答: 怨恨是一种对不如意的人与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。此时,勿怨天...
在慧远大师身上,无论是他的知见,还是他的修行实践,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。 例如,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...● 以下论理事: 世出世间之理,不出心性二字。世出世间之事,不出因果二字。众生沉九界,如来证一乘,于心性毫无增...问: 业障深的人应该念什么佛? 宽见法师答: 不管念什么经什么佛,都是圆融无碍的,都是一不是二,念一佛即是念无...
(一)妙清净:至心持咒,身口意三业就能清净,诚意诵持,易得成就清净明体。 (二)妙去病:至心持咒,轻重及难治...《楞严经》云:若能转物,即同如来。谓一切圣贤,能转万物,不被万物所转,随心自在,处处真如。我辈凡夫,因为妄想...
今天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十四,明天就是十五了,再过一个月就要结夏安居了,四月十五结夏安居啊。所以,这个生命时光,...
四悉檀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法华文句] 悉。遍也。檀。梵语。具云檀那。华言施。华梵兼称。故名悉檀。佛以此四说法。遍施一切众生。故名四悉檀也。一世界悉檀世即隔别之义。界即界分也。盖由众生根器浅薄。故佛随其所欲乐闻。为之次第分别而说。令生观喜。是名世界悉檀。二为人悉檀谓佛欲说法。必先观众生机器之大小。宿种之浅深。然后称机宜而为说之。令生正信。增长善根。故名为人悉檀。三对治悉檀谓如众生贪欲多者。教观不净。嗔恚多者。教修慈心。愚痴多者。教观因缘。为对此等诸病。说此法药。遍
上篇:四种方便 | 下篇:四摄利益 |
(人名)梵名Ghoṣira,又作具史罗,瞿私罗,劬史罗。巴利语曰瞿私多Ghosita,译言美音或妙音声。中印度憍赏弥国之...
无量
苦行宿缘经
地志
莲华子
地墨
真言八种义
识神
因六义
佛印
远离圆满
五百戒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
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
大安法师: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和悔恨心

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——感应道交
印光大师嘉言录--释普通疑惑
业障深重要念什么佛

修学楞严咒有十妙
虚云老和尚:在忙中修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