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譬喻)大地为墨,以书文字之谓也。显其量之多也。吽字义曰:“地墨四身,山毫三密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【众生胜类】 p0980 法蕴足论一卷八页云:且辩众生胜类差别:谓诸异生、说名众生;世尊弟子、说名胜类。又诸有情、...【色界】 p0566 瑜伽五十六卷八页云:问:何等是色界?答:若色根增上所生,若彼于此为增上;是名色界。如色界...1、指佛的声音,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的相,即正直、和雅、清澈、清满、周遍远闻,为佛三十二相之一。 2、指读经...在法华经中,佛说三乘方便和一乘真实的过程中,用莲华的三种意义比喻妙法的三重意义。 第一、是为实施权,喻如为莲...(名数)佛对比丘制无益之世论,使论十事之功德:一精勤,二少欲知足,三有勇猛心,四多闻能与人说法,五无畏无恐,...梵语 asama。音译为阿娑磨、阿娑摩。为佛之尊称。诸佛如来之智慧,于一切法中无可譬类,亦无法超过,称为无等。又指...大地震动的八种因缘,即:风水轮动时、菩萨处母胎时,菩萨成道时,佛涅槃时,比丘现神通时,诸天来佛所现梵王或帝释...是意根所缘的境界。意根对前五根所缘的境界,分别好丑,而起善恶诸法,是名法尘。吾人日常动作,虽已过去,但前尘往...指苦、乐、忧、喜、舍等五受中之喜、忧、舍三受。此三受仅第六意识上有之,能为意识亲近之缘,使意识行之,故称意近...【不增减真如】 p0331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:八、不增减真如。谓此真如、离增减执。不随净染有增减故。卽此亦名相土...即愚法声闻与不愚法声闻。声闻学于小乘之法,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者,为愚法声闻。虽取小果,然解大乘之理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,贤圣以之冲默;玄旨非言不传,释迦所以致教。是以如来出世,大教有三:约...大悲咒修持仪轨...
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、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,但至少比较淡薄。一个人,只要你内心过得去,你能够跟自己沟通,做起...
若我们如实觉知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。若我们无法如实觉知它们,就会否定它...有个家族中的一些成员,打算合组贸易商队越过沙漠到另一个国家做生意。但是,沙漠一望无际、危机四伏,万一迷路了只...
吾尝静而思之,天下未始有吉凶也。吉凶之生,生于毁誉耳。故毁我者,则人凶而我吉。誉我者,则人吉而我凶。又毁誉生...第一条,叫富而不污。 污者,浊而染。拥有了大量金钱的同时,不被铜臭所染、不让心蒙尘的人,是值得尊敬的。太多的...
《心经》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,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,也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,作为般...
问: 请来的经书该如何摆放?暂时不用的话又该怎么处理? 本源法师答: 《金刚经》云:若是经典所在之处,则为有佛...
《毗耶娑经》特别提出讨论了布施的原则和功德,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常讲的要有爱心,要帮助人。那么,通过研究布施这个...
地墨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地论师 | 下篇:地腊脾 |
一色阴 二受阴 三想阴 四行阴 五识阴 次名色而辨五阴者。以惑者迷名偏重故。大圣教门开名则为四心。对色合为五...
众生胜类
色界
梵音
莲华三喻
十功德论
无等
地动八缘
法尘
意近行
不增减真如
二种声闻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佛说长阿含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悲咒修持仪轨

不要觉得人生亏欠了我们

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
慧命向导

如我无心,则物亦随无心而化矣
「富裕」的三条家规

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,最终证得眼识圆通

闲置的佛经该如何处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