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术语)对外境无执着觉受者。即谓如无感觉之无机物者。...(术语)贪欲者是苦之根本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诸苦所因,贪欲为本。龙树传曰:是时始知欲为苦本。...(名数)佛言成就十法,为住于大乘:一成就正信,二成就行,三成就性,四乐菩提心,五乐法,六乐观正法,七行正法,...(1844~1905)清代僧。福建归化人,俗姓冯。字妙莲,号云池。清光绪四年(1878),受父亲书泰之鼓励,依鼓山奇量出...(植物)天竺有四种之莲华:一优钵罗华Utpala,二拘物头华Kumuda,三波头摩华Padma,四芬陀利华 Puṇḍarika。如其...(菩萨)又曰持慧童子。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之左第四位。八大童子之一。地慧又作财慧。主富财之愿。童子形,...谓如实之佛弟子。据大般若经卷十所载,若人知佛所说一切法虚妄不实,并能知诸法实相,行般若波罗蜜,近阿耨多罗三藐...(一)具有精神作用之身体,即身与心。本事经卷五(大一七·六八六上):“由此定故,于有识身,及外一切所缘相中,(...(术语)人之根性与境遇之缘务。玄义分记三曰:根缘不同,就戒授五八十具等戒,就定教于观练薰修等定。...梵语 sat-kārya。即因中常内具果性之义。乃古代印度六派哲学中数论学派之主张。认为万有之生成乃自性之开发,故自...比喻佛为植福之田,供养佛能获得一切福,消灭一切罪。于一切福田中,以佛之福田最胜。[大智度论卷三十](参阅“八...优婆塞戒经...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...(据《华严经疏钞》分段)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: 一、十种三业 佛子,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?云何得不...
安乐国是极乐世界的另一个称呼。极乐世界又被称作安乐、安养、清泰,这些都是极乐世界的表述。 安,怎么叫安?极乐...
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,来观察生命的时候,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,那就是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这...甲、示念佛方法 ● 既有真信切愿,当修念佛正行。以信愿为先导,念佛为正行。信愿行三,乃念佛法门宗要。有行无信愿...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,奉行诸善的善友,是每个人生活在世间上,不能舍离的引导、不能缺少的老师。 人群之中有善知...
参禅人,学成佛之大法,必立高上志,发宽大愿。幸我今日,得入学佛到场,已迟三十年,何不最初早来三十年?思之,已...
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,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。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,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,对于世界之形成不...要想当一名考古学家,就得舍弃城市里的舒适;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,就得舍弃娇嫩白净的肤色;要想当一名科学家,就得...
我们现在是不是做到了恭敬三宝呢?在这里面想一想,我们从心理的念头到行为是大打折扣的,我们权且不说不信佛的人,...
四种沙门
【三藏法数】
[出瑜伽师地论] 梵语沙门。华言勤息。谓勤行众善。止息诸恶也。一胜道沙门谓禀佛出家。能灭贪嗔痴等烦恼。得证胜道。是名胜道沙门。二说道沙门谓已调伏贪嗔痴等烦恼。而能宣说正法。为令众生入于佛道。是名说道沙门。三坏道沙门谓破诸禁戒。行诸恶法。非是梵行。自称梵行。是名坏道沙门。四活道沙门。谓能调伏贪嗔痴等。勤修正行。所有善法。堪能生长智慧命根。是名活道沙门。
上篇:大四相 | 下篇:四主 |
(地名)又作俱耶尼。西大洲名。...
无执受
苦本
十法
地华
莲华
地慧童子
真佛弟子
识身
根缘
因中有果
佛田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
【大藏经】华严经·净行品

极乐世界为何又称安乐国

整个佛法的修学,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
印光大师嘉言录--示修持方法
身边的善知识

不发急三字,能办成佛之大事

何谓三界
学会取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