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名数)佛言成就十法,为住于大乘:一成就正信,二成就行,三成就性,四乐菩提心,五乐法,六乐观正法,七行正法,八顺于正法,九远离我慢等事,十善通达诸微密之语,而不乐声闻及缘觉等。见大乘十法经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【有余依涅槃界教】 p0557 瑜伽九十二卷十六页云:若由如是烦恼断故;名成就断补特伽罗;不成烦恼。卽由如是不...指真空、理事与事事无碍三观,乃华严宗所立。华严初祖杜顺开显实践修行之观门,建立三观,用以彰显观行,悟入一真法...(菩萨)又曰慈爱生菩萨。胎藏界除盖障院九尊之一。肉色,持梵箧。金刚名曰慈念金刚。见大日经疏五,胎曼钞四。...【万法】 又称‘诸法’。总赅万有事理之语。即色、心一切差别之法。与一般所说的万象、万事、万物等语相当。又称一...(一)为诸佛与转轮圣王三十二相之第二十七相,即广长舌相(梵 prabhūta-jihvatā)。诸佛与转轮圣王之舌广长而柔软...指欲界之六天。即:(一)四大王天(梵 Cāturmahārājakāyika-deva),又作大王天、四王天。有持国、增长、广目、...(术语)诸佛三德之一。断尽一切烦恼之德也。涅槃三德之解脱德当之。...(术语)谓波罗蜜多之行法也。唯识论九曰:十胜行者,即是十种波罗蜜多。...凡三十卷。唐代玄逸编纂。又称开元释教广品历章、释教广品历章、广品历章。本书系依据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入藏录之...即有惭愧心之意。亦即对自己之所做所为,产生反省、惭愧之心。遗教经(大一二·一一一一中):“有愧之人,则有善法...(譬喻)卷则一拳,开则五指,以喻总别一体之义。...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,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,开示如理缘起之义。其旨渊弘寂而无相,其用广大宽廓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
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求菩提,犹如觅兔角。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,生活亦不离修持,所谓:即生活即修持。修...
猛兽、毒蛇、蝗虫之类,均由人心凶恶,故致伤人。若向彼念佛,及教一切人各念佛,彼当自去,岂杀之而能为民除害乎?...
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,是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的一章。大势至菩萨,是阿弥陀佛座下的大菩萨,与观世音菩萨,同在西方...问: 请问有的人也念佛,可是他照样吃鸡鸭鱼肉,应怎样解决? 大安法师答: 首先,你不要把门槛设得太高。他刚刚学...
种种的方法,个人的用心不同,经常用这个心,你就是菩提心。菩提心就是觉心,没有觉悟的心,大慈大悲的心是生不起来...
我们看《百法明门论》这个贪烦恼,什么叫贪呢? 以染着为性、生苦为业。贪能够生起痛苦。譬如说,你现在看到有人去...人之所以会心累,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,举棋不定。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,也有一些必须要...
科学最终表明了素食饮食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肥胖、心脏病、癌症和其他疾病。 补充维生素B12的素食饮食为儿童的各个阶段...
十法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十夜 | 下篇:十法行 |
中国佛教宗派。因剖析一切事物(法)的相对真实(相)和绝对真实(性)而得名。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,亦称唯...
有余依涅槃界教
三重观门
慈起菩萨
万法
舌相
六欲天
断德
胜行
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
有愧
一拳五指
【大藏经】大乘起信论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
佛教的十九种修持法门

同念佛号,猛兽害虫彼必远去

文珠法师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》
念佛人也吃肉,应如何解决

有一念的大悲心,就可感得无边的果报

【推荐】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
人为什么觉得心累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