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观经所说三福之一。观无量寿经说:一者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三福中之第一福,即是世福。...誓愿与智慧。无量寿经卷上(大一二·二六九中):“愿慧悉成满,得为三界雄。”盖阿弥陀佛昔为法藏比丘时,发四十八...(术语)法乐者玩妙法真味,而自乐之谓也,其法乐受于自身,故云自受法乐。唯识论十曰:自受用身,常自受用广大法乐...(经名)法华经卷第五,第十三品之名。品之前半说诸菩萨比丘等奉佛命受持法华而弘通之,品之后半,佛更说诸菩萨劝人...计度之意。即以自己之妄心分别来推度判断事物之理。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谓,计为分别心之异名。部派佛教时代,各部派...凡二卷。姚秦鸠摩罗什译。又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、仁王般若波罗蜜护国经、仁王般若经、仁王经。今收于大正藏第八...(术语)施饿鬼法谓之水陆法。施与水陆有情之意。又称之为看山水陆。释门正统四曰:我朝文忠公轼,重述水陆法像赞,...(杂名)少年之法师曰小僧。...驮那羯磔迦,梵名 Dhanakataka。又作大安达逻国。乃南印度之古国名。大唐西域记卷十(大五一·九三○下):“荒野多...又作成身会、羯磨会。指密教金刚界九会曼陀罗之中央会,此会为大曼陀罗九会之根本总体。[秘藏记](参阅“金刚界曼...(术语)三乘各断惑证理之智慧,名为道,行三学而发此智云得道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修行得道。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阿难说:「闻如是。」 阿难白佛言:「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,有衰耗不得谐偶者,云何不等耶?愿佛天中天,普为说之。...梵网经菩萨戒本(诵戒专用)...
一、比喻: 譬如,稍知正法的绝症患者,若知来日无几,即会考虑生死问题,见死时房屋、财产等毫无用处,亦无法带走...
蕅益大师是一个发了大菩提心的人,出家之后径山参禅就开悟,以后他给自己写的自传就是八不道人。古代有禅、有儒、有...(一)为何要放生?放生的目的与意义何在? 佛教提倡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是故放生乃出于「慈悲」的精神──所...
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,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《华严》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(那个时候皇帝是唐...人的智识有深浅高低,个性习惯好欲都不同,所以有的人讲话做事都有投机不投机。古人说: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。有人...
你在没有办法中,还有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可以依靠,有什么好怕的? 炮火连天,兵荒马乱,有人吓出了毛病,整天心神...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,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,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。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,...
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: 第一个要素,就是能受之心。 能受心,即得戒之本。为什么要受戒?要发起大菩提心。什么...
万法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万法】又称‘诸法’。总赅万有事理之语。即色、心一切差别之法。与一般所说的万象、万事、万物等语相当。又称一切法,泛指宇宙间一切事物。在唯识学中,约万法为百法,复束之以五位,名曰‘五位百法’。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曰:‘一切法者,略有五种,一者心法,二者心所有法,三者色法,四者心不相应行法,五者无为法。’一切法可分作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类,有为法是因缘造作之法,无为法是万法之实性。在五位百法中,前四位九十四法是有为法,第五位是无为法。
上篇:杨仁山 | 下篇:微细烦恼现行障 |
(术语)行业有差别,故往生弥陀之净土有九品。但九品之往生,常生于莲华之中。...
世福
愿慧
自受法乐
劝持品
计
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看山水陆
小僧
驮那羯磔迦国
根本会
得道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梵网经菩萨戒本(诵戒专用)

供斋与供物,不及刹那念修无常殊胜

蕅益大师的心路历程
宽运法师《放生之意义与功德》

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
嘱奴守门

【推荐】印光大师讲故事
有所执着,必有所束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