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九十二卷十六页云:若由如是烦恼断故;名成就断补特伽罗;不成烦恼。即由如是不住彼果后有众苦。当知是名说有余依涅槃界教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一)比喻小乘之法。维摩义记卷二本中,比喻小乘之法如秽食,而比丘之大乐欲犹如宝器,故不应以小乘之秽弊法食投于大...又作随宜转用。乃指某一法门,得随其义之所宜,而方便转用至其他者。[止观私记卷七] p6354...(术语)五藏之一。持一切染净之有为法,故名法界。内含一切功德之性德,故名藏。...亦名:一坐食功德 资持记·释头陀篇:“(解脱道)论云,云何受节量食?若餐啖无度,增身睡重,常贪乐为腹无厌,知...凡八卷。宋代宗鉴集。为天台宗之记传史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三○册。初由铠庵吴克己执笔,未竣而殁,后由宗鉴增续完成。...(名数)十界之中,除去佛界他之九界也。此九界皆为迷妄之境,故名为世间。...【信述】 p0869 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:闻彼功德威力等已;于行住等诸威仪中,恒常信彼实有功德;故名信述。...【损恼】 p1252 瑜伽九十一卷三页云:言损恼者:卽于诸受、不可乐故。...(修法)苏悉地经上曰: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。何谓为五?一谓精进,二谓明王,三谓除障,四谓成就诸勇猛事,五谓成就...【定】 p0806 成唯识论五卷十九页云:云何为定?于所观境,令心专注不散为性。智依为业。谓观德失俱非境中,由...(术语)一切有为法依众缘而生,无自然之性也。唯识论九曰:依次依他立生无性,此如幻事托众缘生,无如妄执自然性,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阿难说:「闻如是。」 阿难白佛言:「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,有衰耗不得谐偶者,云何不等耶?愿佛天中天,普为说之。...佛世时,有一外道为了利养,对三宝心怀嫉妒,而欲毁谤,见阿难尊者托钵乞食,便讽刺说:你的导师瞿昙实际是个恶人,...神通力虽不敌业力,可是业力不敌愿力,往生极乐的念佛是靠愿力,所以愿力强过业力,你怎么会怕?怕是怕业力现前你愿...
往生比丘 《净土圣贤录》初编者际清居士彭二林评论道:佛法传入中国已经很久了。从汉朝到晋朝,高僧大德,多以解论...有一座寺院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像,因为有求必应,四乡八镇专程前来祈祷膜拜,香火鼎胜每天香客特别多。一天,寺院的...问: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? 印光大师答: 须各吃素念佛,求生西方。庶可永出生死苦海,常享清净安乐矣。又...
问: 关于荤腥的问题,这一阶段都在困扰我。我婆婆也是学佛的,她的处理方法是:先在自己家吃好,再去别人家里,然...问: 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:倘有余力,诸大乘经,不妨随意受持读诵,当以志心受持为本,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...
怨─它是恨的累积,它跟嗔不同。 你看有些人:你一刺激他,他马上发脾气;有些人,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。不过现...
有余依涅槃界教
【法相辞典】
【有余依涅槃界教】 p0557
上篇:有色观诸色解脱 | 下篇:有学与无学差别 |
(名数)有四种:法、报、应之三身。自性、受用、变化之三身。法、应、化之三身。法、报、化之三身是也。...
秽食
随义转用
法界藏
节量食功德
释门正统
九世间
信述
损恼
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
定
无自然性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佛陀的大孝
让愿力强过业力

《净土圣贤录》之往生比丘
顺境与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
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?

持戒的人能圆融一些吗
是否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