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杂语)于迹中开因而合果,合习果报果为三法妙也。于本中合因而开果,开习果,出报果,明本国土妙也。又于迹中,委...梵名 Bhūmy-avacara-deva。为“空居天”之对称。指欲界六天中之四天王天、忉利天。此二天依止须弥山中,故对夜摩、...(术语)莲华藏世界也。指报身佛之净土而言。又胸中八叶之心莲华也。表制集曰:和上远自莲宫。...(传说)华严经随好品,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,在地狱为佛光所照,直生兜率天而满足十地之行,得成...全称“真如凝然,不作诸法”。乃法相宗所立之说。谓真如凝寂湛然,毫不随缘起动。法相宗以真如为无变化、无作用之无...梵语 vijāna,巴利语 viāna。音译作毗阇那、毗若南。vijāna 为 vi(分析、分割)与 jāna(知)之合成语,乃谓分...(术语)声闻缘觉之二乘众,可成佛之根机坏,无有可证佛果之因种也。起于维摩经维摩叱二乘为根败坏种。亦曰根败二乘...梵语 hetu。(一)指能引生结果之原因。从狭义而言,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,称为因(内因),而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外...指佛之正教;亦即佛之正道真理。眼,彻见、鉴照之意,比喻正法能烛照万物;藏,含藏、包含之意,比喻正法能包容一切...【嫉结与悭结差别】 p1246 大毗婆沙论五十卷六页云:云何嫉结?谓心妒忌。云何悭结?谓心吝护。问:何故说此二相别...六道之一,又名鬼趣,即夜叉、罗刹、饿鬼等的境界。...劝发菩提心文...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,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,...无量义经...
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。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,他悟道的因缘很奇特:一次他行走在集市上,见到一个客官...
问: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,身体又好,生活事业都好,我念阿弥陀佛想往生,他会在这个时候来接引我吗? 大安法师答:...
有些念佛同修,平时也发愿求往生。一旦检查是癌症,便改念药师佛,求消灾延寿。有的就先念观音菩萨,求救命,到最后...
修慈悲忍辱的善行。瞋恚心有两种人,一种是放逸的人,动不动就发脾气。要谈的是第二种人,在唯识学对治的瞋恚,是对...微观人间片段,以小见大,说浮生,道世情,情到深处有大悲。 中古世纪的时候,印度有一位国王,因为长得实在太矮,...
我们学佛的人,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,一定要牢牢记着,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,否则将来业报现前时,就会障碍你了生死,...
常精进菩萨,又名常应时菩萨,以修行精进波罗蜜为最胜,虽证至等觉菩萨圣果,因众生常有诸苦,发愿于无量劫中昼夜恒...佛说阿弥陀经说: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。舍利弗: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...
通教无生四谛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天台四教仪集注] 通教者。谓通前藏教。通后别圆也。无生四谛者。谓此教三乘之人根利。用体空观。体达五阴诸法。当体即空。如幻如化。故云苦无逼迫相。集无和合相。灭无生相。道不二相也。是名通教无生四谛。(通前藏教者。谓此教钝根菩萨。但证真空之理。与前藏教是同也。通后别圆者。谓此教利根菩萨。即于真空之理能知不空。证入中道之理。与后别圆二教是同也。三乘者。声闻乘。缘觉乘。菩萨乘也。五阴者。色阴。受阴。想阴。行阴。识阴也。)一苦谛谓此教三乘。用观巧故。
上篇:藏教生灭四谛 | 下篇:别教无量四谛 |
(杂名)Gopālaka,译曰牧牛经。见玄应音义二十五。...
本迹相摄
地居天
莲宫
地狱天子
真如凝然
识
根败坏种
因
佛正法眼藏
嫉结与悭结差别
鬼道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劝发菩提心文
【大藏经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无量义经

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

现在很年轻想往生,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

念佛求往生不应怕死

【推荐】我们并没有比别人高多少
矮国王

若非老僧定力够,几作驴儿被他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