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名数)一苦苦,自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。二坏苦,乐境坏时所生之苦。三行苦,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。见俱舍...(名数)一、本因,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,经云: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不尽是也。二、本果,本初所...(一)即地上之仙人。与地行仙同义。据抱朴子内篇卷二、卷四载,中士之人遍游名山,称为地仙;华山、泰山、嵩山、太白...(术语)念佛往生弥陀净土之人,皆在莲华内而生,恰如母胎,故曰莲胎。莲宗宝鉴八曰:当生净土,入彼莲胎,受诸快乐...指一切万有之真实。真如与实相,同体而异名,就假谛之妙有而言,即称实相;就空谛之一如而言,则称为真如。此外,实...指药局。其典故出自印度阿育王时,有一比丘因病求药而不得,王乃于国中四城门边建藏药之库,施药与一切生病比丘。我...(杂语)眼等五根败坏而不为用也。维摩经佛道品曰: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,如是闻诸断结者,于佛法中无所复...又作吒枳明王、吒枳忿怒明王。据瑜伽大教王经卷二、十忿怒明王经所载,亦与降三世明王、金刚王、爱染王、平等王、阎...梵名 Abhiniskramanasūtra。凡六十卷。略称本行集经。隋代阇那崛多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册。叙述世尊诞生、出家、成...【嫉】 p1245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:心怀染污,不喜他荣;故名为嫉。 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:嫉者:谓于他所有功德名...六道众生之一,有种种的分别,福报差的叫无财鬼,时常没有得吃,所以也叫饿鬼;有些虽有饮食,但是不够,叫少财鬼;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如是我闻。一时薄伽梵。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。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。尔时三十三天...
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:第一个,内观,就是安住清净心。从今天开始,不管发生什么事,莫向外求! 你向外求,你就...
《法苑珠林》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。隋朝时,洛阳有一位居士,姓王,因为受五戒,所以被称为王五戒。这个人在当地...
有个寺庙,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。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。 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,...日本禅师明庵荣西(公元11421215),于南宋乾道四年(1168),淳照十四年(1187)两次来中国学禅,终于心开得悟,得...
一个人去邻居家借斧头,边走边想:会借给我么?难说!上次我向他借锯,他就没借给我!今天肯定也不会借给我的我又何...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,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观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。有一位年轻人每个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...
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,自由自在,以为当和尚好玩。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!又要搞生活,种田的种田,种菜的种菜,煮饭...
宋代的志磐法师在《佛祖统记》中,除专叙天台宗以外,兼及禅宗、华严、法相、密宗、律宗五宗。净土不立宗而以慧远大...
藏教生灭四谛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天台四教仪集注] 藏教者。经律论三藏之教也。生灭者。此教诠因缘生法。有生有灭也。四谛者。谛即审实之义。谓声闻之人。用析空观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。一一不虚。是名藏教生灭四谛。(因缘生法者。六根为因。六尘为缘。根尘相对所起之心。名为生法。析空者析即分析。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。)一苦谛苦即逼迫之义。有三苦八苦。总而言之。不出三界生死。声闻之人。谛审生死实苦。故名苦谛。(三界者。欲界。色界。无色界也。三苦者。苦苦。坏苦。行苦也。八苦者。生苦。老苦。
上篇:四安乐行 | 下篇:通教无生四谛 |
(异类)Gopāla,又作鸠波罗。夜叉名。译曰守地。孔雀王经下曰:瞿波罗,梁言守地,大夜叉名也。【又】长者之子名...
三苦
本门十妙
地仙
莲胎
真如实相
药藏
根败
吒枳王
佛本行集经
嫉
鬼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

不管发生什么事,莫向外求

受驴身偿债五年

谁偷了佛祖的念珠
荣西法师卖佛「金装」救饥民

善识其心,善用其心
修行这条路没人能够代替我们走

莫以为做和尚容易,除非你不修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