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杂名)仙人之无多欲者。行事钞下二之一曰:四分八种浆。古昔无欲仙人所饮。梨、酸枣、甘庶、蕤果、葡萄、舍楼伽等...(名数)一、生老病死苦。即合四苦为一苦也。二、爱别离苦。离别亲爱者之苦也。三、怨憎会苦。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。...(杂语)先言迹门十妙之次第。实相之境。非佛天人所作。本自有之。非始于今,故居最初。既迷,故起惑。解理,故起智...即菩萨于“十地”阶位所修波罗蜜行之檀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那、般若、方便、愿、力、智等十波罗蜜。凡修行圆满此地...(物名)莲华之台座。谓佛座也。华严经曰:一切诸佛世界悉见如来坐莲华宝师子之座。王勃观佛迹寺诗曰:莲座神容俨,...(杂名)地狱与天上也。圆觉经曰:众生国土同一法性,地狱天宫皆为净土。...谓真如之法自薰习众生之心。真如薰习有自体相薰习、用薰习两种。真如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,具有不可思议之业用。...对“心所法”而言,指六识或八识之心王。楞严经卷一(大一九·一○七上):“一切世间十种异生,同将识心居在身内。...(术语)六根清净之功德也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说。于圆教相似即之位得此功德。...即因位之人。“果人”之对称。为未到佛果以前之修行者的总称。(参阅“因位”2276) p2270...凡三卷。明代鸿苞居士屠龙着。成书于神宗万历三十年(1602)。卷上,引宋代儒者排佛论语句,而予以驳斥。中、下两卷...僧伽吒经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
走运与倒霉,表面上看起来,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。世人无不想走运,而绝不想倒霉。 其实,这两件事是有密切联...
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药师佛圣诞日,关于药师佛的大愿及修持利益,有一则颇为典型的公案。 玉林国师的前世今生 明末清...
昔日佛陀开示:诸佛为度众生故,方便示现涅槃,实而不灭度,常住此说法。为使弟子们更深入体会此理,继而以故事善巧...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。 最后一节课,老师说要考试。三道题目都很简单,老师笑眯眯地说,记得父母生日的...
本文是万如法师出家前的亲身经历,选自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的《入佛因缘》一书。万如法师,1956年出生于平阳敖江镇,...
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?答案是肯定的。我的师公印海上人曾经说过,他的老师印顺导师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总结。...一位从年轻时代就以帮人按摩维生的盲眼阿婆,一直住在小镇的郊外,有一天她带着积蓄到镇里找水电行的老板。 陈老板...
近来诸方少年,有志参禅者多;及乎相见,都是颠倒汉。以固守妄想为誓愿,以养懒惰为苦功,以长我慢为孤高,以弄唇舌...
别教无量四谛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天台四教仪集注] 别教者。别前藏通。别后圆教也。无量四谛者。谓此教独菩萨法。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。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。故云苦有无量相。十法界果报不同故。集有无量相。五住烦恼不同故。道有无量相。恒沙法门不同故。灭有无量相。诸波罗蜜不同故。是名别教无量四谛。(别前藏通者。此教纯是菩萨所修之法。不同藏通二教是三乘共修也。别后圆教者。此教所明法门行相。隔历次第。不同圆教一切圆融也。十法界者。佛界。菩萨界。缘觉界。声闻界。天界。人界。阿修罗界。饿鬼
上篇:通教无生四谛 | 下篇:圆教无作四谛 |
(人名)Gopāli,旧称俱迦梨。人名。译曰牛主。见慧琳音义十八。...
无欲仙人
五苦
十妙生起次第
地波罗蜜
莲座
地狱天宫
真如薰习
识心
根净
因人
佛法金汤录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走运与倒霉

消灾延寿,相貌圆满,辩才无碍……这尊佛都能满愿

佛示现涅槃,只为救度一切众生
人生的三道题目

持诵观音两度复明,感念佛恩遁入空门

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
人格者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