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亦名:僧次请 子题:布萨处、上座 资持记释云:“须 布萨处 ,即知法者所居,以布萨是摄众之法,请彼一人,则表众集...(物名)至宝之明镜也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曰:若为求大智慧者,当于宝镜手。般若轨二十一种供物中第...佛灭后,诸宗纷纷成立,其中求罗汉之证悟者为小乘宗,求作佛者为大乘宗。...【唯希活命而求出家】 p1009 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:云何唯悕活命不为涅槃而求出家?谓或为王之所逼迫,而求出家;或...(一)梵语 sajbhoga-kāya。指佛之果报身。又作报佛、报身佛、受法乐佛。或译为受用身、食身、应身。又称第二身。为...(术语)真言陀罗尼也。千手经曰:当知其人妙语藏,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。大日经疏曰:一一真言皆如来妙极之语也。...亦名:集僧通局篇 资持记释云:“释集僧篇。案下分题。集僧即目能集,谓作相轨度;通局即召所集,谓约界用人。是则...梵名 Anityatā-sūtra。全一卷。唐代义净译于大足元年(701)。又称无常三启经、三启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。旨在...又作作茧自缚。比喻众生自起烦恼、自造惑业而沉沦于三界,犹如蚕之作茧,吐丝自缠。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(大一二...禅林入门之学人以唤钟为讯号,顺次入其师之室中,亲受师家之教;是时,任何人皆不得缺席,即称为总参。[禅林备用清...系菩提流支等就华严经九会之说法所立之三种说时。即:(一)九会中前五会之说时,即成道后之初七日。(二)第六会以后之...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...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,放大光明,普照一切无边世界,无量方所妙饰间...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...
《大智度论》云:世间人心动,爱着福果报,而不好福田,求有不求灭。 所谓一切唯心造,心可以指挥行动、种因造福,...对于素食的另一种争论,在于人类是素食动物还是杂(肉)食动物? 其实,这本来是一个科学的问题,而且应该早有定...
在整个修学当中,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,开始内观,开始把心带回家,慢慢就远离恶道了。 为什么呢?我们看讲义。 以知...
朋友们! ◎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,是需要上师的。所以,要依止圣者善知识; ◇在没有证得真如之前,是需要闻法的。所...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。 我问老菩萨:一天念多少?她回答:我也不知道,反正有空就念。那么,没空呢?没空就看电...本焕长老 法名心虔,102岁。清朝光绪33年(1907)出生于湖北新州县。1930年出家,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...
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,观性元真?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。 有时候我们会想,我们看到平常很多事情真的是有障碍,但是为...一切众生与佛本来是平等无二,实说是一体的。这正是释迦佛所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。但现前终不是佛。因为凡夫被无...
三佛土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华严经疏]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。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。乃理土也。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。恒顿变现外诸器界。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。(器界者。世界如器故也。)二受用土受用土者。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。受用有二。一者若以相应净识。所修自利行满。从初成佛。尽未来际。相续变为纯净佛土。周圆无际。众宝庄严。是名自受用土。二者若以大慈悲力。所修化他行满。随十地菩萨所宜。变成净土。或大或小。或胜或劣等是也。(十地者。欢喜地。离垢地。发光地。焰慧地。难胜地。
上篇:三种神变 | 下篇:佛三事入城 |
即随顺众生根器之所宜。又顺应人、时、处所宣说之法,称为随宜所说、随宜说法。法华经方便品(大九·五中):“佛曾...
别众食戒僧次请犯相
宝镜
大乘宗
唯希活命而求出家
报身
妙语藏
行事钞集僧通局篇第二
无常经
蚕茧自缚
总参
三时华严
【大藏经】信心铭
【大藏经】解深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

贪着福果报
如何证明人是素食动物

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

阿底峡尊者的临别教言
每天一定要定功课
百岁本焕老和尚的百年佛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