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子题:无岁比丘 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:“(一、僧祇)僧祇,沙弥边作净,若受具称 无岁比丘 。若死者,得停十日,更...(人名)金刚智三藏之略称。二教论上曰:玄宗代宗之时,金智广智之日。...即宗经论与释经论。(一)乃依大小乘经之教理所造之论,如唯识论等。(二)为解释大小乘之经义者,如大智度论等。 p239...(杂语)禅林之语。参学请益也。...指小僧。又称小师。阿为助词,无义。临济录(大四七·四九九下):“后生小阿师不会。”后人亦以之为卑下之贬称。(...法相宗所立四重出体之一。又作摄假从实体。假,指假立之法;实,指其所依之实法。即摄假法而归于实法,以实法为体。...四种天之一。指世间之国王、天子。国王、天子等,虽居人世,而所得享受犹如天福,故称世间天。相当于大智度论卷二十...(杂语)无物之始。谓之本来。如云无始以来。...灭是灭一切烦恼,尽是尽生死之业,妙是妙应真常,离是脱离三界诸苦。此灭、尽、妙、离,是小乘涅槃的究竟境界。...(术语)旧华严经名字品释迦牟尼之别号。沃焦者,在大海中吸入万流之焦石也,众生犹如焦石,五欲沃之而无厌足,唯佛...又作应现、应化利生。佛、菩萨应众生之利益而变现与众生同类之形像,称为应化。据大智度论卷九十四载,应化,谓诸菩...维摩诘所说经(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)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,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,菩萨三万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般若波罗蜜多心经...
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,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,就会常发出讨厌憎恶的心念、电波,即使没说话、没行动,那种电波发出...
佛陀的生命是万德庄严的,我们的生命是充满着痛苦。当然这都是有原因的,因为佛陀的内心世界比我们多了一道智慧的光...我们常用人情味这三个字,却有许多时候把人情味的意义弄错了。 人情味不是争先恐后、你争我夺地挤上公共汽车,再拉...
彻悟大师有一句话:善谈心性者,必不离弃于因果;而深信因果者,终必大明乎心性。此理势所必然也。而不孝的因果,更...
在禅修当中,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。气息调柔是用功入门的关键,心粗气浮进入不了禅定。用功...
今天和太太(指奶奶的母亲,系我们当地的习惯称谓)通电话,太太告诉我们她的身体很好,就是有一只眼睛有一点点看不...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的消息,立刻带领上万的车马与数千万的婆罗门前往拜见佛陀。频...
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、五十四颗、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种,分别蕴含一定的佛教意义。念珠的出现或使用都首先基于它的...
世医四法喻如来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杂阿含经] 一善知病谓世之良医。善能知人种种疾病。以喻如来善知一切众生业惑等病也。二善知病源谓世之良医。善知疾病所起之由。或由风湿。或由热。乃至饮食色欲之类。发于众病。以喻如来善知众生。皆由无明烦恼为其根源。而有生死轮回之病也。三善知病对治谓世之良医。善知对治之方。如患冷病者。则以热药对治。患热病者。则以冷药对治。患不冷不热病者。则以温和之药对治。药若对病。病无不愈。以喻如来说法。若众生多贪欲者。则说不净之观治之。多嗔恚者。则说慈悲之观
上篇:四等 | 下篇:四方行七步 |
化身佛八相之一,亦即世尊入灭的相状。世尊住世八十年,其中说法四十五年,到处随缘教化众生,化缘尽了,便在中印度...
净主死亡
金智
二种论
参请
小阿师
摄假随实体
世间天
本来
灭尽妙离
度沃焦
应化
【大藏经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
动一个念头,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

佛陀跟我们的差别
真正的人情味

不孝的因果报应

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

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护念着我们
善择正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