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杂语)禅林之语。参学请益也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549-623)隋代僧,金陵人,俗姓安,因居浙江会稽之嘉祥寺,故后人称为嘉祥大师,著作很多,为三轮宗的代表人物。...(名数)一随说因。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,及不系缚之法,随其见闻觉知而起言说,是名随说因。二观待因...譬喻一乘之教法如海。善导之观经疏玄义分,判观无量寿经时,亦有“菩萨藏顿教一乘海”之说。(参阅“誓愿一乘”593...识无边处,梵名 Vijānānantyāyatana,巴利名 Viānacāyatana。为四无色界之第二。又作识无边处、无边识处、识无...戒本疏·总辨广略二教:“前后相反者,有三义故。广教制虽在后,今说必应初明。一、以时机须尔。末代钝根,闻广如睡...禅林中,任职于典座之下,掌理一寺之米谷者,称为谷头。又作米头、看粮。据沩山灵祐禅师语录载,石霜庆诸禅师即曾在...【天趣】 p0369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十三页云:云何天趣?答:天一类伴侣,乃至广说。问:何故彼趣名天?答:于...(杂语)神佛权自变形为人者。又,以神佛之通力化作人形者。列子曰:周穆王时,西极之国,有化人来。翻译名义集曰:...1、标相、形相、体相。标相者,如见烟便知道是火是;形相者,如长短方圆之形状是;体相者,体质也,如火以热为体质...【末那三位无有】 此指修唯识行的菩萨,修至何位方能断除我执,舍末那之名?此有三位,即:一、阿罗汉位:二乘阿罗...信度,梵名 Sindhu。本为西印度古王国之名,后为全印度之泛称。大唐西域记卷十一(大五一·九三七上):“信度国周...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大菩萨众,及大诸天、帝释天王、大梵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
原文: 当生大感激,生大惭愧。惭愧心生,邪僻心灭。惭愧为入道之初步。既欲学佛,当极力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...
有一个师父跟一个徒弟,在路上走,刚好有一棵大树倒下来,横放在路中间,人车很难通行。 出家人心怀慈悲,就想将它...
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,通常会先经过山门,有时也会遇到寺院并没有单独建山门的情况,偶尔又会听到不是山门而是三...
本心若虚空,清净无一物。 焚荡淫怒痴,圆寂了见佛。 五彩图圣像,悟真非妄传。 扫雪万病尽,爽然清凉天。 赞此功德...
手书备悉。丧中如此办法,不但于亡人有益,实令阖家均种莫大善根。此后纵不能长素,当少吃。以不在家亲杀为定章,庶...
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的一念善根之心,它是多生多劫累积的。但多生多劫为什么没有解脱,还在这里轮转,还在这里受苦? ...
丑三、治失坏因 分二:寅一、明立定慧;寅二、随释此因 寅一、明立定慧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,故立定...
我们再看大妄语戒。这个地方讲出妄语的两个项目,先看大妄语。 大妄语若未证四果,妄言已证;未得四禅,妄言已得;...
参请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参榜 | 下篇:参头 |
【有支有二种】 p0550 瑜伽十卷十页云:复次建立有支有二种。一、就胜分建立。谓取所摄受业。如前已说:二、全...
吉藏
十因
一乘海
识无边处天
说戒中广教先说略教后说
谷头
天趣
化人
三种相
末那三位无有
信度国
【大藏经】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佛说百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
惭愧为入道之初步

放下的感觉真好

是「山门」还是「三门」

穿越生命的地狱--舍弃与坚韧

专一念佛之章程

为什么多生多劫还没有解脱

为什么邪见的过失,比散动还严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