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(?~1145)金熙宗时代之禅僧。籍贯不详。师幼英敏,学不由师,竺汉之书过目成诵。初游讲肆,穷达性相之学,后入五...(术语)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。性者性分也,在于内而不改者。下自地狱界,上至佛界,如法各具十界之性,终始无变也...(术语)血脉相承之转语。诸宗法脉相承,犹如子孙承父母之血肉也。...【康僧会】 康居国大丞相之长子。世居印度,年未齿学,俱丧二亲。至性笃孝,服毕入道。厉行清高,弘雅有量。解...梵名 Buddha-chāyā-guhā。又作瞿波罗窟。位于北印度那揭罗曷国,阿那斯山岩之南。系古印度著名圣地。据观佛三昧...(术语)各种之义理,门户差异,而彼此不混同也。门者差别之义。止观大意曰:开拓义门,观法周备。元照之弥陀经疏曰...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。色可分为内色、外色、显色、表色、形色五种。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,因属于内身...形容无常逼迫,令人无可逃遁之用语。盖无常之于诸有情,如影随形,其威势远过于暴水、猛风、掣电,纵任逃隐至山林、...(术语)惑者迷也,趣者理趣也,谓迷于理也。中论序曰:使惑趣之徒,望玄指而一变。同疏曰:惑者迷也。趣者理也。谓...对一切境界生起分别执著的心。...【空有诤论】 即大乘佛教空宗与有宗的,对于诸法体性,究竟为‘空’或‘有’之争。本来,空宗创立于先,无著世亲出...现在贤劫千佛名经(亦名「集诸佛大功德山」)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:「世尊!今此众中,颇有菩萨摩诃萨,得是三昧,亦得...地藏十轮经...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(三称)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...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《涅槃经》云:佛言:有二白法,能救众生。一、惭,二、愧。惭者、自不作罪,愧者、不教他作。惭...
大家更要提起心念,抓紧用功。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:诵经和诵经是不同的。所以当你进法堂的时候,要能够想到为利益所...
我总认为,知识分子身上有一份责任,以慈悲心维护社会的责任,所以不应该把目光老放在钱上,这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前...我的父母双亲,现在何处呢?究竟怎样了呢?父亲的健康?母亲的灵? 《诗经》的〈蓼莪篇〉说的:「哀哀父母」,我岂...
昔日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:世间人会有三种观想,是哪三种呢?所谓欲想、瞋恚想与杀害想。比丘...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,不在庙里。不能脱离社会,不能脱离现实。要在修行中生活,在生活中修行。有的人整天打坐,磕头...
现前见佛,就是你当生能见佛。这就是你信心恳切,用功得力,勇猛精进,得念佛三昧,那你现前就能见佛,在定中见佛,...从前,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。老僧才学广博,声名远播。小沙弥整日按师傅所授之法打坐,读经, 日复一日。小...
末那三位无有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末那三位无有】此指修唯识行的菩萨,修至何位方能断除我执,舍末那之名?此有三位,即:一、阿罗汉位:二乘阿罗汉位,大乘八地菩萨,第八识舍阿赖耶识之名(此时名异熟识),故末那亦不成执。二、灭尽定位:此位前六识心、心所皆灭,染位末那及心所亦灭。三、出世道位:谓得真无我解脱及得后得无漏智,末那识已转识成智。《唯识三十颂》曰:‘阿罗汉灭定,出世道无有。’即指此三位而言。
上篇:末那三位 | 下篇:末那王所相应 |
(一)河南许州东北,即后汉豫州之颖川郡。我国三国时代,首位前往于阗国求取梵本经典之沙门朱士行,即生于此。 (二)...
海慧
如是性
相承血脉
康僧会
佛影窟
义门
色
山海空市
惑趣
染著
空有诤论
【大藏经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早课(朝时课诵)
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

提起心念,对治内心毛病

【推荐】别醒悟得太迟了
圣严法师《哀哀父母》

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,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
真正修行的人应该做什么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