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亦名:具戒发戒数量 子题:女人身上得六十三戒、男子身上得五十六戒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(一、引论)若约僧尼,...后生,指来生。明了来生迷悟升沉之境界乃人生最重大之事,故称一大事后生。 p3...【听闻正法五种胜利】 p1464 瑜伽二十卷四页云:如是涅槃为首,听闻正法;当知获得五种胜利。何等为五?谓听闻法时...印度分一年为三期,称为三际(梵 traya rtavah)。又作三时。即热际(梵 grīsma-rtu)、雨际(梵 varsa-rtu)、寒...【我痴】 p0647 成唯识论四卷十八页云:我痴者:谓即无明。愚于我相,迷无我理;故名我痴。...梵名 Candrottarā-dārikā-pariprcchā。凡二卷。阇那崛多译于隋代开皇十一年(591)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。本经...【表色非实】 p0794 瑜伽五十四卷十九页云:问:依止聚色而有运动,当言与彼异不异耶?答:当言不异。何以故?...据十王经卷二载,乃位于冥途中三途河(葬头河)畔之大树。树下有悬衣翁、夺衣婆二鬼,凡过此树之死者,必为二鬼剥其...(术语)归依于法而信服之之念也。法华经法师品曰:如是等类,咸于佛前,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,乃至一念随喜者,我皆...(术语)依于法相大乘之意。阿赖耶识,一名阿陀那识,此译执持识。了义灯四本曰:七名执持识,谓阿陀那识。梵Ādā...指向佛表白。如经典中常用之“白佛言”、“白世尊言”等用语。或用于疏及回向文之首,乃赞佛之语。敕修百丈清规卷一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
2014年3月18日,《禅文化》采编一行参访了净土祖庭庐山东林寺,并对东林寺方丈大安大和尚进行了专访。大和尚就当前...
脱名缰利锁,乘法船遨游。 破我执自在,为苍生奔走。 清朝乾隆出游江南时,曾与镇江金山寺的老和尚到江边散步。望着...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,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,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。 被打的觉得受辱,...
有人说,身布施的功德大,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干活,但是念经的时间相对少了,这样做对吗? 这种说法啊,身布施和我...
法身寿命无始无终,报身寿命有始无终,此亦佛佛道同,皆可名无量寿。应身随愿随机,延促不等。法藏愿王,有佛及人寿...
一个禅者在河边打坐时,听到挣扎的声音。睁开眼睛一看是,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挣扎。他伸手把它捞上来,被蝎子竖起的毒...
科学最终表明了素食饮食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肥胖、心脏病、癌症和其他疾病。 补充维生素B12的素食饮食为儿童的各个阶段...莲雾: 解热、利尿、宁静神经作用。 凤梨: 对人体组织有强壮作用,可治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出汗过多(须抹盐)。 枣...
三漏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法华文句记] 漏。失也。落也。谓诸众生由起惑造业。漏落三界生死。不能出离也。然有因果之分。惑业为诸漏之因。生死为诸漏之果也。一欲漏谓众生因欲界见思二惑。造作诸业。而于欲界不能出离。故名欲漏。(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。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受曰思惑。)二有漏因果不亡曰有。即色界无色界见思烦恼也。谓众生因此烦恼。不能出离色无色界。故名有漏。三无明漏无所明了。故曰无明。即三界痴惑也。谓众生因此无明。漏落三界。故名无明漏。
上篇:三苦 | 下篇:三疑 |
(物名)又云稻田衣。即袈裟也。因衣纹正方,似水稻田之界画,故名。王维诗曰:乞饭从香积,裁衣学水田。十驾齐养新...
具戒境量
一大事后生
听闻正法五种胜利
天竺三际
我痴
月上女经
表色非实
衣领树
一念随喜
执持识
白佛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
净土文化对建设「幸福感」有什么积极作用

您可知江上船只多少
把仇恨写在沙上

在家诵经而不护持寺院,已经在谤僧了

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

保护好自己,才有资格善待别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