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子题:共余比丘 含注戒本·四波罗夷法:“佛言,若共余比丘受大戒,白四羯磨,乃至住比丘法中者,是谓共比丘义也。...谓佛陀出现于世间之唯一大目的,是为开显人生之真实相,此即所谓一大事。依法华经方便品之说,佛为使众生开示悟入,...【摄善法戒毗奈耶聚】 p1459 瑜伽七十五卷一页云:云何摄善法戒毗奈耶聚?谓诸菩萨、于摄善法戒,勤修习时;略于六...指古代印度佛寺之三种类别。古代印度佛寺就其所学,分为三类,或专学大乘,称为一向大乘寺;或专学小乘,称为一向小...【我执】 p0647 此数论外道义。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:从大生我执。我执者:自性起用,观察于我,知我须境,...乃印度毗耶离城长者毗摩罗诘之女。名月上,初生不久,忽大如八岁,姿容端丽,城中求婚者众,月上女即告以七日之后,...【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】 p0791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:空有二种。一、所知,二、智。所知者:谓于众生遍计性所执法...巴利语 cīvara-kkhandhaka。乃二十犍度之一。犍度(巴 khandhaka),分段之义。戒律关于僧尼受戒、安居等行持之法...(流派)又曰一念往生,多念往生。日本源空上人立念佛往生之宗,出其门者非一人,异解颇多。幸西立一念义。一念义者...(杂语)固执不动也。阿弥陀经曰:执持名号。...白衣,梵名 Pāndaravāsinī,西藏名 Gos-dkar-mo,音译作伴陀罗缚字尼、半拏啰嚩悉宁、半拏罗缚悉你、跛拏缚悉尼...优婆塞戒经...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...(据《华严经疏钞》分段)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: 一、十种三业 佛子,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?云何得不...
在这个功利盛行、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信佛学佛的道路,除了宿世的善根之外,在现世还得冲破种种障碍...
佛不着履,有三因缘: 一者,使行者少欲。 二者,现足下轮。 三者,令人见之欢喜。 佛行足,去地四寸,有三因缘: ...
【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。彼土但受一生行满。所作成办之乐】 佛道太难成了,太遥远了!你在这里要修到什么时候呢?...
心性寂而常照,故为光明。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,故光明无量也。 这是解释阿弥陀佛光明无量。先从阿弥陀佛所证的果上...妙高,字云峰,长溪人,他家世世以儒学为业,他母亲临盆前夕梦见一个婴儿坐在莲花之上,手捧而得之,醒来时便生下了...
原文: 若正修净业时,倘达摩大师,忽现在前,乃曰:吾有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之禅,汝但舍置念佛,吾即以此禅授汝。...
学佛、修法很难,比如我们常说的四种难:人身难得、中国难生、佛法难闻、善知识难遇。然而还有一难,比这四种更难,...
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,对于身心健康,确为有益。以世法说:年老者静坐,可以减少头痛腰痛、眼花心乱、...
三苦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析玄记] 一苦苦谓有漏五阴之身。性常逼迫。名苦。又与苦受相应。即苦上加苦。故名苦苦。(五阴者。色阴。受阴。想阴。行阴。识阴也。)二坏苦谓乐相坏时。苦相即至。名为坏苦。即乐极悲生是也。三行苦行苦者。即有漏之法。四相迁流。常不安隐故也。(四相者。生相。住相。异相。灭相也。)
上篇:欲界三欲 | 下篇:三漏 |
(菩萨)世间所绘观水中月之观音,谓之水月观音。真言曰:尾瑟多(清净)钵怚么(莲华)萨怚缚(萨埵)系多(畿)莎...
共比丘
一大事因缘
摄善法戒毗奈耶聚
天竺三寺
我执
月上女
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
衣犍度
一念义多念义
执持
白衣观音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
【大藏经】华严经·净行品

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

为什么佛菩萨都不穿鞋

我可以永远不去净土吗

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
妙高禅师

有这样的信心,才算得上深信净土

修道的第五难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