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杂语)五眼中就菩萨所得而除佛眼,谓之四眼。因菩萨未得佛眼也。仁王经上曰:四眼五通。同天台疏曰:四眼者叹眼,...禅林用语。指未熟与疏荒。即进退不如法,举动粗野。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两序进退之夹注(大四八·一一三四中):“某等...全一卷。东汉安世高译于建和二年至建宁三年间(148~170)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。本经系以汇集佛教各方面之知识为主...(经名)华严经之异名。万行譬如华,以万行庄严佛果,谓之华严。百行交杂,谓之杂华。其意一也。华严玄谈九曰:今经...【外道法是颠倒说】 p0493 瑜伽七十卷九页云:又外道法,是颠倒说。所有禁戒,非可现见。依止邪愿,修梵行故。所有...资持记释云:“初句通标制重。能下,举事别释有三。初成逆业,破僧立佛醉者人必不信,所以除之。二、能破戒,一切者...【八分语】 p0070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:语者:当知略具八分。谓先首美妙等。由彼语文句等相应,乃至常委分资粮故;...亦名:作法具缘 子题:羯磨十缘之义独出业疏、对首心岸十缘、受衣法十缘、众法心岸十缘、说戒羯磨十缘 羯磨疏·集法...即密教大空不生之法身大觉位。法身具有无碍、包含、常恒等三德,如同世间之虚空具有无碍、包含、常恒等三德,故称为...(术语)自佛陀心印而发之光明。大日经疏六曰:菩提印光。...为有关涅槃之不同见解。乃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中,依后际(未来)所起之分别见。计有五种,故又作五种现法涅槃论、五现...(龙藏本)...僧伽吒经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两千年来,以中印文化为主的东方文明,光耀世界,它是净化人心、指导人们履行正道的灯塔。从近代开始至今,随着西方...末学根据地藏经,如果要有效改变人生境况,有这么几个方法,综合起来做好的话,财命福慧当有不可思议的变化。 一,...有个富二代的男孩儿,从上高中开始,就被父亲送到乡间一所普通的寄宿制学校。为此,男孩儿很是怨恨父亲,这个处在叛...
不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,还是苏东坡的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,都有一种经世事后的淡...
大家知道,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的自性。经上说:呜呼!一切有为无常,生而坏灭之法。又说:所作法成为常住之处,...
1.一心不乱: 专注一事,使心不散乱,即是一心不乱。修念佛法门时,以虔诚之信心持诵弥陀名号,使心不散。念佛时舍...曾经看过一则禅学典故,说的是云照禅师每天都教导弟子要快乐,快乐地参禅悟道,快乐地面对痛苦和挫折。可是有一天,...
道人重轻 古所称道人,以世所重者彼轻之,世所轻者彼重之故也。世所重者何?富贵也;世所轻者何?身心也。今与世同...
三胜学
【三藏法数】
[出瑜伽师地论] 一增上戒学谓具足受持大小乘戒。制伏过非。成就威仪。于诸戒法而能增胜。是名增上戒学。二增上心学谓能舍欲界诸不善法。得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。于诸定心而能增胜。是名增上心学。(初禅四禅。即色界天也。)三增上慧学谓于四圣谛等法。如实能知。是名增上慧学。(四圣谛者。苦圣谛。集圣谛。灭圣谛。道圣谛也。)
上篇:三种忍行 | 下篇:三毒 |
【漏所随】 p1284 杂集论三卷八页云:漏所随者:谓余地法、亦为余地诸漏粗重所随逐故。...
四眼
生疏
处处经
杂华经
外道法是颠倒说
饮酒戒制重之意
八分语
羯磨十缘
大空位
印光
现法涅槃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惟贤法师: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
《地藏经》的改运方法
精彩的人生需要勇气和承受力

以平常之心品味人生四季

念死无常

【推荐】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
应该喊苦还是喊快乐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