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术语)即身义云,世间出世间内外之教法摄于法曼荼罗,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人摄于大曼荼罗,世间出世间所依之器界,摄...指事物生起之根本由来及演成之结果。 p2067...即华叶之院。于密教画像曼荼罗法中,画三层八叶莲华之曼荼罗,而华院即指围绕中台华叶之第二层、第三层之院,称第二...【外道居处】 p0492 瑜伽九十九卷十一页云:外道居处者:谓于是处、种种外道之所居止。谓离系、净命、波输钵多,如...亦名:不饮虫水见佛得道 子题:见法者则见佛身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鼻奈耶律说,二比丘向佛所,一人渴死生天,见...【八种忍】 p0069 入阿毗达磨论下四页云:忍有八种。谓苦集灭道法智忍,及苦集灭道类智忍。此八是能引决定智胜慧,...子题:下事、上事、中下事、中中事、中上事、下下事、下中事、下上事、上下事、上中事、上上事 羯磨疏·立章悬判:...指佛陀所宣说之大法。盖大法之声,犹如鼓音,能警醒人,令离生死之长夜,故称大法鼓。法华经序品(大九.三下):“...(术语)佛像落成后,择日致礼而供奉之,谓之开光。亦曰开眼,或曰开眼供养。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:复为佛...指十二因缘中之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等五者。据华严经疏卷三十九、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六十六等载,以十二因缘配于...(名数)一施福业,施与贫穷之人,由施而获世出世之福利,谓之施福业。二平等福业,以平等之慈悲心,爱护一切众生,...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是时世尊思惟观察。愍未来诸众生故。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。即说咒曰。 南谟飒...净土十疑论序 宋、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娑婆,秽土也;极乐,净土也。娑婆之寿有量;彼土...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,贤圣以之冲默;玄旨非言不传,释迦所以致教。是以如来出世,大教有三:约...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,想有所报答他,助他开悟,一天呼唤道:侍者!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,立刻回答...
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,分别是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求不得苦、五阴炽盛苦。 我的一位亲戚...
梦的意义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?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识:一、眼识,二、耳识,三、鼻识,四、舌识,五、身识,六...
证到无生法忍,你是法身大士,你来这个世间就有宏誓的盔甲,如鹅鸭入水,不受水的这个它有个保护层哪。如果你没有断...俗谚云∶民以食为天。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,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、美食佳肴,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;有人虽是...
1、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,而是希望自己永远正确,殊不知,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...末世众生,欲了生死,非仗佛力,决难如愿。至于各宗法门,俱应研究。而智识浅鲜,世务纷繁之人,何能兼顾。欲学余宗...
疏文: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,意盖如是。是则禅宗、净土,殊途同归,以不离自心,即是佛故,即是禅故。彼执禅而谤净土...
三福业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增一阿含经] 一施福业谓修行之人。若遇贫穷之人来乞之时。须食与食。须衣与衣。乃至卧具医药。随其所欲。皆悉施与。因施获福。是名施福业也。二平等福业谓修行之人。能持戒律。不兴恶想。梵行端严。语言和雅。以平等慈悲爱护之心。普覆一切有情。令得安隐。以平等心而能致福。是为平等福业也。三思惟福业谓修行之人。以智慧观察。了知出要之法。远离世间尘缘杂想。以此思惟。为出世善福之业。是为思惟福业也。
上篇:三福田 | 下篇:三供养 |
【实事名】 p1272 瑜伽八十一卷一页云:实事名者:谓于眼等色等诸根义中,立眼等名。...
四曼摄二种世间
生起本末
华院
外道居处
饮虫水戒劝持
八种忍
羯磨事分九品
大法鼓
开光
现在五果
三福业
【大藏经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净土十疑论
【大藏经】佛说长阿含经
不承认自己是佛祖

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,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

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

未证无生法忍,浊世度众无有是处
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

放下,究竟是要放下什么
印光大师:深信净土后,方可学余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