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术语)有二种之大中小:一、一增(人寿自十岁,百年增一,而至八万四千岁者)又一减(人寿自八万四千岁,百年减一...(术语)又曰神通力。神为妙用不测之义,通为通融自在之义,力为力用之义。谓不测之妙力变,融通自在也。是在定慧,...指天人散花于其故身。据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载,有一天人,其故身于生时孝顺父母,忠信事君,敬奉三尊,复能禀承师教...【一切种静虑】 p0008 瑜伽四十三卷三页云:云何菩萨一切种静虑?谓此静虑,六种、七种,总十三种。言六种者,...(譬喻)由智渡生死海故以舟楫譬之。万善同归集五曰:迷闇室中之明炬,生死海中之智楫。...《阅藏知津》,四十八卷,明释智旭于崇祯八年至永历八年(公元1635~1654)编撰。宋、明以来有关藏经提要的著述以此书...亦名:结戒场唱相法、戒场唱相法、唱戒场相法 子题:唱四方小界场相、戒场外相一周 行事钞·结界方法篇:“明唱相。...【中品道】 p0360 瑜伽一百卷二十一页云:中品道者:谓能对治中品烦恼。...(地名)Magadha,又作摩诃陀,摩竭提,摩伽陀。中印度国名,王舍城所在。译言持甘露,善胜,无恼,无害等。或为星...(地名)Atyambakela,西印度之境。临信度河,邻大海之滨。小乘僧徒多学正量部之法。见西域记十一。...即死人之尸体;藉以比喻犯罪之比丘。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二、金光明经文句卷三等所举,比丘犯四重罪者,则断除比丘之慧...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便告比丘:「有九辈九因缘,命未尽便横死。一者为不应饭为饭,二者为不量饭,三者为不习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1、不贪名闻利养:名利心是苦,平常心是道; 2、不在身体上下功夫:身为苦本,法性常乐; 3、不陷入人情世故:人情...
素食并不必然成为健康饮食。吃素同样有营养平衡问题,如果搭配不当,不仅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,也不一定会降低疾病的...
佛说,贪心之人永不富有,永远贫穷。我说,心贫穷是永远的贫穷,心若富有必将富有。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很多贪心的人...问: 社会目前的中坚分子,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年级,近来也已步入中年。有人不免有中年危机感,往回看,觉得这一生...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了就是负担,拥有的越多,负担就越重。有些东西明明拥有了,却不属于你的;有些东西看似没拥有,却...
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。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妄想,但是有些妄想是不障碍你往生的,叫作表层妄想。表层妄想...三皈依的问答 问: 什么叫做三皈依? 答: 皈是归向,依是依靠,三皈依,就是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。 问: 怎么皈...
别人讲我们不好,不用生气难过。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,这不好中有好,好中有坏,就看你会不会用。 好誉而恶毁,人之...
比丘三义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大智度论] 梵语比丘。华言除馑。谓众生薄福。在因无法自资。得报多所馑乏。出家之人。戒行是良福田。能除因果之馑乏。故名除馑。或言不翻者。名含三义故也。一破恶谓比丘修戒定慧之道。能破见思之恶。故名破恶。二怖魔魔。梵语具云魔罗。华言杀者。谓能杀人智慧之命也。比丘既能修道。魔即念言。此人非但出我界域。亦能转化于他。空我眷属。魔即惊怖。故名怖魔。三乞士乞是乞求之名。士是清雅之称。谓比丘常当乞食。清净自活。上乞法以资慧命。下乞食以资色身。故名乞士。
上篇:三想 | 下篇:三种僧 |
(人名)后汉沙门。与优婆塞安玄同译法镜经等者。开元录一曰:沙门严佛调,亦云浮调。佛调二字,或为梵语。...
大中小劫
神力
天人散花尸上
一切种静虑
智楫
阅藏知津
摄僧戒场唱相法
中品道
摩竭陀
阿点婆翅罗国
死尸
【大藏经】佛说九横经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修行路上的三个注意事项

【推荐】吃得不得法,素食不一定能带来好处

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
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吗
懂得舍弃便是拥有

颠倒妄想不除,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
律航法师:三皈五戒的问答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