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譬喻)以磐石芥子之喻示劫量者。智度论五曰:佛以譬喻说劫义:四十里石山,有长寿人,每百岁一来,以细软衣拂拭此...(名数)一令远处见闻神力,佛在一处说法,以神通力使他方异土之众生,皆得见闻也。二令各各见佛神力,佛在一处说法...为六道之一。住于欲界(性欲、食欲较强烈者所居之世界)、色界(已离欲望,无男女之别,且无言语之世界)、无色界(...【一切种利行】 p0008 瑜伽四十三卷十五页云:云何菩萨一切种利行?当知此行,六种、七种,总十三种。云何六种...(譬喻)智慧之照了譬如镜也。因明大疏序曰:明悬智镜者,幸留心鉴照。...(杂语)牛中胜者。胜鬘经曰:如牛王,形色无比胜一切牛。以譬佛菩萨。涅槃经十八叹佛曰:人中象王,人中牛王,人中...二执,即我执和法执,又称人法二执,或生法二执。这是两种错误的执见。执有常一自我的实体,叫做我执。执诸法皆有实...亦名:露地戒场 子题:戒场、戒坛、十五法必在大界、坛、场 羯磨疏·诸界结解篇:“(一,正释)释名如何? 戒 者通...【中际空】 p0360 瑜伽九十二卷二十页云:又于剎那生灭行中,唯有诸行,暂时可得;其中都无余行可得,亦无别物。是...(人名)又作阿阇贳。王名。旧称阿阇世。新称阿阇多设咄路Ajātaśatru,译曰未生怨。佛在世之顷,摩竭陀国王舍城之...(一)指九无学之一。即思法阿罗汉恐惧退失所证之果,而欲求死以保所得。[成实论卷一、顺正理论卷六十五](参阅“九...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五百大德声闻:舍利弗、大目揵...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...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,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《宗本》《物不迁》等四论。但末代弘经,允属四依...一位亿万富豪想让他的儿子体验什么叫作「贫穷」,于是就把他送到乡下的穷亲戚家去亲身体验。 他儿子在乡下住了三天...
净业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,就是用持名念佛来摄护好我们的身业,就是练习在念佛堂有行走着念,有坐着念。坐...
念佛乃诸法之要,孝养为百行之先。孝心即是佛心,孝行无非佛行。欲得道同诸佛,先须孝养二亲。故赜禅师云:孝之一字...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。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。经上说:心净则佛土净。又说:清净心植众德本。一切功德从清净心来。要...
【修行以念佛为稳当。及真歇了(禅师),谓净土一法,直接上上根器,傍引中下之流。又曰,洞下一宗,皆务密修,以净...
【须父慈,子孝,兄友,弟恭,夫和,妇顺,主仁,仆忠,恪尽己分。印光大师】 这里谈谈敦伦尽分的问题。尽分就是每...
贪、嗔、痴是三毒,能毒害我们的法身,杀害我们的慧命,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,不得出离。如果我们不断除贪、嗔、痴性...
一次,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、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汉。佛陀只轻轻地用脚一触,整块大岩石就弹向空中,裂成碎片。...
三种僧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涅槃经] 一犯戒杂增谓其虽持禁戒。为利养故。与破戒者常共亲附。同其事业。杂处熏习。因而破戒是名犯戒杂僧也。二愚痴僧谓其虽在阿兰若处。诸根不利。闇钝愚鲁。经律论藏不能解了。于诸弟子或犯禁戒。亦不能教令清净忏悔。是名愚痴僧也。(梵语阿兰若。华言闲静处。)三清净僧谓其本性清净。严持戒律。通达经论。不为诸魔之所沮坏。又能调伏利益一切众生。为说诸戒轻重之相。堪称护法无上大师。是名清净僧也。
上篇:比丘三义 | 下篇:律师三法 |
(术语)称如来顶相,如来甲,如来圆光,如来舌相之四种真言。作阿阇梨事业之法,必同于佛身,是故以如来顶等真言,...
磐石劫芥子劫
二种神力
天上
一切种利行
智镜
牛王
二执
摄僧戒场界
中际空
阿阇世
死相
【大藏经】禅秘要法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
【大藏经】肇论
体验什么叫作「贫穷」

一句弥陀三业皆摄,此生成就利益一切

念佛乃诸法之要,孝养为百行之先
智谕法师:清净心

净土是上根器所修法门

敦伦尽分的人生

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