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人名)又作阿阇贳。王名。旧称阿阇世。新称阿阇多设咄路Ajātaśatru,译曰未生怨。佛在世之顷,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。父名频婆娑罗,母曰韦提希。韦提希怀胎时,相师占之,谓此儿生必害父,因之名曰未生怨。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。西域记九曰:“阿阇多设咄路王,唐云未生怨,旧云阿阇世,讹也。” 又名婆罗留支。译曰折指。父王闻相师之言,与夫人共谋于生日从楼上落于地,而阿阇世仅损指未死,故名折指。法华文句五曰:“阿阇世者,未生怨,或呼为婆罗留支,此云无指。”同记曰:“言未生怨者,母怀之日,已常有恶心于瓶沙王。未生已恶,故因为名。无指者,初生相者言凶,王令升楼扑之,不死,但损一指,故为名也。”又名善见。涅槃经曰:“提婆达多语善见太子,言国人骂汝为未生怨。善见言:何故名我为未生怨?谁作此名?达多言:汝未生时,一切相师,占言是儿生已,必杀其父,是故外人悉号汝为未生怨。一切内人护汝心,故谓善见。”阿阇世既长,近恶友提波达多,幽囚父母。见观无量寿经。即位后并吞诸小国,威震四邻,建一统印度之基。后因害父频婆娑罗王之罪遍体生疮,至佛所忏悔,即平愈(见涅槃经十九),遂归依释迦。佛灭后,五百罗汉,结集佛说。王为之护法。佛教之兴。与有力焉。普超经曰:“阿阇世从文殊忏悔,得柔顺忍。命终,入宾吒罗地狱,即入即出,生上方佛土,得无生忍。弥勒出时,复来此界,名不动菩萨,后当作佛,号净界如来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1862~1902)梵名 Svāmī Vivekānanda。意译辨喜。本名挪伦特拉那特达德(Narendranāth Dutt)。近代印度宗教...(一)(567~645)唐代僧。南阳白水(位于河南)人,俗姓张。少游儒林而厌其喧杂,遂立愿出家,奉戒自守。十九岁披剃...【省事论】 p0890 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一页云:省事论者:谓此正论、能正显了多事过患,省事功德;故名省事论。...(术语)显教之宗旨。除真言宗外,谓余之诸宗也。...(一)(401~485)南齐僧。吴兴(浙江吴兴)人,俗姓姚。少枭勇任侠。年四十始向道,入京师高座寺为僧,蔬食素衣,礼...(修法)忏悔六根之罪障也。法华忏法记其作法。...梵名 Try-asvabhāva-prakarana。凡二卷。陈·真谛译。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。本书旨在解说三无性之义,以明法空...(术语)诠者,显也。显真理之文句云真诠。宗镜录二十六曰:金是身外之浮财,岂齐至教。命是一期之业报,曷等真诠。...指能污染真性之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五尘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(大九·三九一下):“眼根因缘,贪着诸色,以着色故,...即莲华合掌,为密教行法最初所作之印。结印之样式为竖左右十指,而指掌共合。此印系表示清净行者身、口、意三业,故...(书名)四十卷,明释真鉴述。其卷首自序曰:经本分明,而注多齿莽。正脉既失,本旨多乖。后贤指摘成帙,甚至但说本...佛顶尊胜陀罗尼经...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《成唯识》,今略标所以。谓此三十颂中,...十善业道经...
他比我职位高、比我更有财富和资源,比我得到更多的关注,而我只是平凡的不起眼的蝼蚁有人说,这个社会竞争激烈,平...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,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; 也就会理直气壮的拿着自己所执着的价值标准,去衡量外在环境。...
相比于母亲节,父亲节好像冷淡了许多,子女也不太重视,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父亲节这么一回事。 并非是父爱不够伟...
枸杞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、维生素A1、B1、B2、C等钙、铁等营养物质,这些物质又是健康眼睛所必需的,因此枸杞中最...儒家讲孝为至道,至德要道。而佛说的戒律,最终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孝。孝为至道之法,孝名为戒,孝为制止。 至道之法...良好习惯的养成,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、什么是坏习惯开始。所谓好习惯,包括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、待人接物的应对...
有的人不明白,为什么做了恶事,却没有恶报。比如说生意人经营杀业,屠户,或者黄色场所,赚了很多钱。而有的生意人...
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,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中。以佛陀的意思来观察生死,是没有快乐的。以佛陀的标准...
阿阇世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阿点婆翅罗国 | 下篇:阿阇世王之梦 |
(术语)六成就之一。经首闻之一字也。...
维威卡难达
法常
省事论
显宗
慧进
六根忏悔
三无性论
真诠
诸尘
本三昧耶印
楞严经正脉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唯识三十论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十善业道经

学做「平凡人」
【推荐】圣严法师《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》

做父亲很难,做出家人的父亲更难

枸杞泡水喝好处多
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
圣严法师《如何改掉坏习惯》

【推荐】应在福中更修福,切莫福报造恶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