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术语)疑理迷于事,不能决定是非者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今于世尊前,闻所未闻,皆堕疑惑。无量寿经下曰:疑惑中悔,...(经名)一卷,隋阇那崛多译。文殊巡行诸比丘房,见舍利弗坐禅,后至佛前问难,显示阿罗汉之义,五百比丘不忍,立座...日本神道之一派。又作吉田神道、卜部神道、元本宗源神道。卜部兼俱创唱于室町时代中叶。谓神道为根本,儒教为枝叶,...【萨迦耶见差别】 p1419 大毗婆沙论八卷二页云:然此萨迦耶见,或应说一。谓五见中萨迦耶见。或应说二。谓我我所、...(经名)一卷,失译,佛临涅槃,说末世众魔比丘为不如法事,乃至袈裟变白,为法灭之相者。...凡二十卷。南朝梁代陶弘景撰。为道教经典。收于道藏第六三七至六四○册。“真诰”即真人(神仙)口授之意。本书系将...(名数)日本僧高野,于此八种旋陀罗尼加遮情、表德、浅略、深秘、字相、字义、一字摄多、多字归一之八门而为十六玄...梵语 bodhisattva-pitaka。乃诠释大乘菩萨修因证果等之大乘经典。系二藏之一,三藏之一,八藏之一。如法华、华严等...摄受者,谓不善及善有漏法能摄受自体故,即是异熟因,由此能引摄当来一向不相似,无覆无记自体所摄,异熟果故即摄受...【转依位别有六种】 p1409 成唯识论十卷三页云:转依位别,略有六种。一、损力益能转。谓初二位。由习胜解及惭愧故...【无二分别智】 p1073 显扬十五卷二十一页云:六、无二分别智。谓菩萨智。流转寂灭,过恶功德,不分别故。...夫满教难思,窥一尘而顿现;圆宗叵测,覩纤毫以齐彰。然用就体分,非无差别之势;事依理显,自有一际之形。其犹病起...楞严经五十阴魔章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
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,我们应该从缘修提升到真修。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在整个栽培善根当中,你不能靠外...问: 法师您好!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盾,得了中度抑郁症,现正在吃西药治疗。他原来还信佛,现在根...
古德云: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知过能改,善莫大焉。这是勉励改过行善的人,往昔的过失无须过於灰心丧志、退缩;只要...
斋天又名供天,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《金光明经》编辑而成《金光明忏法》开始的。 现在寺院举行斋天因仪式之简繁...
知足,就是知道满足,不去贪得无厌。这好像很好理解,但真正做到知足,也不是那么容易。少欲是说不作那些非分之想,...许多人不了解佛教,认为佛教太重言苦,把人生说得苦不堪言,而有一种偏激的悲观厌世态度。诚然,放眼俗世,苦乐皆有...
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有诸多的净土,为什么就唯独指示西方呢?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。其缘由就有三点。第二句就谈道...
四依法很重要。一、依法不依人。二、依义不依语。三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。四、依智不依识。 什么叫依法不依人呢?不...
三种身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大乘五蕴论] 身即聚集之义。瑜伽师地论云。佛菩是能说者。语是能说相。名名文身。是所说相声。名句文和合。即为此方能诠之教体也。一名身名即名字。楞伽经云。名身者。谓依事立名。盖一名非身。众名连合。方名为身。又唯识论云。名诠自性。是为名身。(名诠自性者。谓诸法自性。由名而诠显也。)二句身句即句逗。逗。止也。住也。大智度论云。天竺语法。众语和合成句。如菩为一字。提为一字。是二。不合则不成语。若二和合。名为菩提。又唯识论云。句诠差别。是为句身。(句
上篇:三大 | 下篇:三不可尽 |
指非命之业。依前世之业因寿命未尽,却因现在之灾横而致死,称为非业死,一般称为横死。又世间一般人之寿命,有所谓...
疑惑
文殊尸利行经
唯一神道
萨迦耶见差别
法灭尽经
真诰
十六玄门
菩萨藏
摄受
转依位别有六种
无二分别智
【大藏经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
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
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

至诚改过,行善改命

寺院「斋天」有何含义

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什么
谈「苦」

净土因何独指西,要令心念有归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