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疑理迷于事,不能决定是非者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“今于世尊前,闻所未闻,皆堕疑惑。”无量寿经下曰:“疑惑中悔,自为过咎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梵语 divya-caksur-jāna-sāksātkriyābhiiā。五通之一,六通之一。谓以天眼照了欲色二界色处之通力。又作天眼智...非常爱慕之意。比喻凡夫希求爱乐之迷情,如渴者之求水。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三(大九·一五四上):“彼丈夫受其义已,...【悟入遍计执性】 p0908 摄论二卷十八页云:以诸菩萨、如是如实为入唯识,勤修加行;卽于似文似义意言,推求文...(经名)一卷,唐不空译。异名五字咒法。说五字文殊之修法。...(一)据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所载,有:(一)菩萨僧,如文殊、弥勒等菩萨。(二)声闻僧,如舍利弗、目犍连等。(三)凡夫僧...【不恒相续风】 p0332 瑜伽三卷三页云:不恒相续者。谓旋风及空行风。...(术语)对于丈六之小身而谓之遍虚空之大化身。...【十种离欲】 p0109 集论二卷十二页云:复有十种离欲。谓自性离欲,损害离欲,任持离欲,增上离欲,愚痴离欲,对治...(名数)谓色声香味触法之六法,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界,故名六境。...亦名:师不得杖打弟子 子题:涅槃三子喻、三百福罚、一子地悲 行事钞·师资相摄篇:“(一,执涅槃经)(一、叙过斥...(杂名)不动明王之顶髻也。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,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,开示如理缘起之义。其旨渊弘寂而无相,其用广大宽廓...问: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,以及更好的物质生活呢?怎么平衡世间生活与修行? 如孝法师答: 这位...大乘菩萨行的安乐行,不但要自己求安乐,还要所有的众生也得到安乐。有人问,佛教徒真的知道快乐的秘诀?是的,我们...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,万千心事尽在其中。往事的脚步轻了,悄悄地走过岁月。一笑于休闲处,坐看时光着地成...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:「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的」,这虽然还谈不上彻底解脱,至少可以渐渐摆脱得失的观念,...
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,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。业障深重的凡夫怎么办呢?那么千经万论共指,往圣前贤做榜样的告...1、戒多言: 说话不要太多,言多必失。 2、戒轻言: 不要轻率地讲话,轻言的人会召来责怪和羞辱。 3、戒狂言: 不要...
这个世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,它的吉凶祸福都是在做梦:好一点也是梦,坏一点也是梦。这些都可以一概放下的,去搞什么...传说中的鬼怪,并不一定都会吃人、害人,有时候他们只是一时的恶作剧,就像我们人类一样。 有一个和尚到深山去修行...
疑惑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疑结 | 下篇:疑盖 |
在禅林中,监事、维那、典坐、直岁等四职为主事之四员。...
天眼通
渴爱
悟入遍计执性
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
三种僧
不恒相续风
大身
十种离欲
六境
诃责弟子无杖打法
辫发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【大藏经】大乘起信论
在家居士该不该花精力追求升职加薪
佛教徒快乐的秘诀
世事如落花,心境自空明
慧律法师:摧毁「自我意识」的空间

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
说话的二十二戒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