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名数)谓色声香味触法之六法,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界,故名六境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杂语)Nāga,梵语,那伽。译曰龙。又译象。诸阿罗汉中,修行勇猛,有最大力者,佛氏称为龙象。盖水行龙力最大,...(术语)日本传教大师在唐时,道邃和尚传授观心之口诀,有此语。谓为一言之一心三观。天真者谓本体不生也。吾人之一...【寻伺寂静】 p1178 瑜伽三十三卷十页云:复次于有寻有伺三摩地相,心能弃舍;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,系念安住。于诸...(杂名)僧之异名。释门正统四曰:唐宣和元年,诏革释氏为金仙,菩萨为大士,僧为德士。宋费衮梁溪漫志曰:宣和庚子...【回向菩提声闻由增寿行而证菩提】 p0939 瑜伽八十卷二十二页云:问:若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、能发趣阿耨多罗三...(杂语)迷悟之境界,坚牢之关门也。传灯十六乐普章曰:末后一句始到牢关,锁断要津不通凡圣。...为佛三十二相之一,即指佛陀胸上之卍字。观佛三昧经卷三(大一五·六六一中):“是时世尊披僧祇支,示胸德字,令比...(术语)一切菩萨欲证圆觉而修禅定有二十五种之差别。谓无碍清净慧,皆依禅定而生,其禅定有三种之别,一、奢摩他,...(名数)一、本觉,本有常住之觉体也。二、始觉,依修行之功,而显本觉之体也。三、相似觉。于菩萨十信之位而得类似...梵名 Laksana,巴利名 Lakkhana。意译护也。为佛陀弟子之一。勒叉那比丘曾与目犍连共往王舍城,乞食途中,目犍连忽...【七财】 p0050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三页云:七财者:云何为七?一者、信财,二者、戒财,三者、惭财,四者、愧财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长者给孤独,为子取妇,得豪贵长者家女,端正无双,憍豪慠慢,不以妇...维摩诘所说经...修行不在其它,而在修心。如果要修心,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。了解念头以后,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。找到心性以后...
【疏】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,约有四障。四障破除,方能执持,乃至一心故。 【钞】障者,遮也。以此四种,遮障念心,...问: 请问师父,念佛如何达到得定、开慧? 大安法师答: 其实你在老实念佛的当下,就是在修止观。你念名号,你就不...
知道人生是苦,知道生命短暂,知道国土危脆,却不知道生命何时结束,不知道死后往哪去,不知道下辈子还有没有因缘修...
佛教提出四根本戒,若是犯了四根本戒,无论出家在家都是违法的。别人的东西,一针一钱都不要拿,即使父母的东西也不...
午后的阳光穿透深色窗帘,投射在云来寺的会客桌上,照映着许洁溪师姐盈满笑意的脸庞。第一次与她面对面,很熟悉却有...现代人的生活步调非常快速,时间也显得不够用。事实上,时间是够用的,端赖我们有没有使用时间、享用时间的智慧。 ...
到佛门里来,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,就是为破这个我来的。所以在古代,我们以前的寺院规矩就是这样,好好地到寺院来...
六境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六趣 | 下篇:六德 |
(术语)依大悲之加持力,因位之人亦得闻之,然其实唯为佛与佛之法门,非菩萨已下之当分,甚深之教法也。法华经方便...
龙象
天真独朗
寻伺寂静
德士
回向菩提声闻由增寿行而证菩提
牢关
胸字
二十五种清净定轮
五觉
勒叉那
七财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【大藏经】佛说玉耶女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维摩诘所说经
了解自己的念头

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,约有四障
念佛如何得定、开慧

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

分毫不差因果账

检视自我,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
圣严法师《每天忙不完?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