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譬喻)疑念害善根,故譬以毒刺。万善同归集六曰:坚信根,而拔疑刺。...禅林用语。即师家提出质问以试验对方之境地。碧岩录第四十一则(大四八·一七九上):“药忌何须鉴作家?(若不验过...【杂染十因】 p1412 瑜伽三十八卷十一页云:又于一切杂染缘起所有种种名想言说,谓无明行、识、名色、广说乃至老死...(杂名)寺院之异名,寺院为众人协力所成,众人之会所,故名法会社。见僧史略下。...阿弥陀佛三十七号之一。真实者,如理契实之谓。明即慧明。断无明而起如理之智慧为真实明,此明乃是佛智,表三德中般...(经名)般若经之异名。以大般若经之第十六会,在白鹭池之侧说之故也。...(神名)又作恒伽天。印度恒河之河伯也。祖庭事苑七曰:主河之名是女,非鼻闻香,未见其缘。...全一卷。吴·支谦译。又称华严经净行品、本业经、净行品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册。本经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中心而成立为一...摄事门者,谓若于是处约学事圣谛事等辩释诸经,如说诸恶者莫作诸善者奉行善调伏自心是诸佛圣教,此伽他中依三学说如...【声闻等智与菩萨智五相差别】 p1395 摄论三卷十一页云:声闻等智,与菩萨智,有何差别?由五种相,应知差别。一、...【无学正念】 p1069 集异门论二十卷十三页云:云何无学正念?答:诸圣弟子、于苦思惟苦,于集思惟集,于灭思惟灭,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普贤行愿品...
众生依善恶业而来,命运各自不同,在佛法中称作业力,世俗人则称作运气。业力是说我们这辈子所受的果,是由过去生中...
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,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,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,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。在修行的时...
有人问: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,毕竟空、无所有,十八空、什么都空,那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?还有必要去发愿度...
习惯预示着一种因果关系。习惯决定着财富、贫穷、快乐、悲伤、压力、关系好坏、健康与否。 这段话出自托马斯科里(...
紫柏大师是明朝四大师之一,名真可,字达现,晚年自号紫柏,吴地太湖人。大师五岁时还不会说话,其父沈连居士担忧他...病危 同参道友应悉心照料,如法供应饮食、汤药。病室应保持整洁,焚香以杜绝臭秽。垫褥宜柔软暖和、空气畅通,以减...
蜾蠃祝儿终肖父,蛣蜣丸粪亦遗尘 这桩事情就用了两个比喻进一步加深理解。因为在大乘的圆顿的教理当中,它都是很深...一粒百合花籽,意外地落到麦田里。花籽发茅了,抽出修长的茎和叶,又孕育出了花蕾,开出了洁白的花。看看周围都是麦...
如意通有三种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大智度论] 谓菩萨智慧具足。神变莫测。凡所作为。举念即成。无有障碍。故名如意通。一能到如意谓具此通者。虽长江大海。重关复岭。千万里之远。俱无间隔。意欲到处。身即随到。故名能到如意。二转变如意谓具此通者。能令世间所有诸物。大者作小。小者作大。一变为多。多变为一。故名转变如意。三圣如意谓具此通者。化现无方。应变不测。虽无生灭。而有机则生。无机则灭。虽无去来。而有感则现。无感则寂。如意逢在。不可思议。故名圣如意。
上篇:三种意生身 | 下篇:三通力 |
谓草木、国土等无情,皆有佛性,皆可成佛。于天台宗世界观中,将心物、自己、环境等圆融视之,认为一切法皆具佛性。...
疑刺
问过
杂染十因
法会社
真实明
白鹭池经
殑伽神
菩萨本业经
摄事门
声闻等智与菩萨智五相差别
无学正念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朝时课诵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

凡夫被命转,圣人能转命

修行时要先「调五事」

既然诸法都空,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

他花5年时间研究177位富翁的生活习惯,结果很震撼

明朝高僧紫柏大师
慧律法师《僧伽的临终和善后》
